《渔父歌》

时间: 2025-01-06 13:21:29

日月昭昭乎浸已驰。

与子期乎芦之漪。

日已夕兮予心忧悲。

月已驰兮何不渡为。

事浸急兮将奈何。

芦中人。

芦中人。

岂非穷士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父歌
日月昭昭乎浸已驰。
与子期乎芦之漪。
日已夕兮予心忧悲。
月已驰兮何不渡为。
事浸急兮将奈何。
芦中人。芦中人。
岂非穷士乎。

白话文翻译:

太阳和月亮明亮而迅速地流逝。
我与你约定在芦苇荡的波光里。
太阳已西沉,我的心充满忧伤。
月亮已升起,为什么不来渡我呢?
事情紧急,我该如何是好?
芦苇中的人啊,芦苇中的人啊,
难道不是穷苦的士人吗?

注释:

  • 昭昭:光明而清晰。
  • :逐渐地,指时间的流逝。
  • 与子期:与你约定。
  • :水面上的波纹。
  • :日落。
  • 忧悲:忧伤和悲哀的情感。
  • 渡为:渡我过来,这里隐含了急切的希望。
  • 事浸急:事情已经紧迫。
  • 岂非穷士:难道不是贫困的士人吗。

典故解析:

“渔父歌”反映了古代渔民的生活和心境,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诗中提到的“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而“芦中人”则可能暗指那些隐居于自然中的隐士,或是表达作者对平凡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本诗的作者为佚名,创作于先秦时期,具体作者无从考证。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诗歌的形式和内容逐渐丰富。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渔父歌》以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诗歌开篇以“日月昭昭”引入,展现自然界的变化,给人一种迅速流逝的感觉,紧接着表达了对约定的渴望与失落,这种情感在“日已夕兮予心忧悲”中愈加明显,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惆怅。

“月已驰兮何不渡为”,诗人更是以直接的呼唤,向自然和命运提出质疑,渴望得到回应。最后,诗人在感叹“事浸急兮将奈何”时,表现出一种无奈与绝望,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生活的困苦与无情。整个诗歌在意象上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日月昭昭乎浸已驰”:时间在不断流逝,光明的日月也在迅速消逝。
    • “与子期乎芦之漪”:我与你约定在芦苇荡的波光里相会。
    • “日已夕兮予心忧悲”:太阳已经落下,我的心中充满忧伤。
    • “月已驰兮何不渡为”:月亮已经升起,为什么不来接我渡过呢?
    • “事浸急兮将奈何”:事情已经非常紧急,我该怎么办?
    • “芦中人。芦中人。”:呼唤芦苇中的人,传达对他的渴望。
    • “岂非穷士乎”:难道不是生活困苦的士人吗?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日月拟人化,使其具有人类的情感与行为。
    • 对仗:诗中运用了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叹,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反映了人们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芦苇:代表自然的栖息地,隐喻人们向往的理想生活。
  • 忧悲:表达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深刻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日月昭昭”意指什么?
    A. 光明而明亮 B. 黑暗而模糊 C. 流水潺潺

  2. 诗人希望“月”能为他做什么?
    A. 给予光明 B. 带来快乐 C. 渡他过来

  3. “事浸急兮将奈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焦虑 C. 无奈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舟唱晚》:描绘渔民生活的诗作,展现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时间和空间的思考,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
  • 《归园田居》(陶渊明):强调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渔父歌》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先秦诗歌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