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春水》
时间: 2025-01-04 10:16: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家临千峰翠。幽径重开荆棘里。小桃花艳,春日盈盈霞绮。香入骚人碧玉杯,色映游女青螺髻。带露更娇,迎风尤媚。古有墙东避世。况似武陵风光美。时时独酌花间,别有天地。不教扫径看尤好,意欲寻仙从兹始。岩前白云,石边流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山水田园生活。诗人居住在千山环抱的翠绿之中,幽静的小路重新在荆棘中开辟。小桃花绚烂夺目,春日的阳光如霞光般柔和。香气飘入骚人的碧玉杯中,花色映衬着游女的青螺髻。带露的小花更加娇艳,迎风而舞显得尤为妩媚。古人曾在墙东隐居,何况这里的武陵风光更加美丽。诗人常常独自饮酒于花间,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天地。不让人扫除小路看得更加好,意欲从此开始寻求仙境。岩前的白云,石边的流水,交织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注释:
- 千峰翠:千座山峰的绿色,形容环境优美。
- 幽径:指幽静的小路。
- 荆棘:指野草丛生,形容环境偏僻。
- 骚人:指文人雅士,通常指唐诗中的士人。
- 碧玉杯:形容酒器的精致与高雅。
- 青螺髻:一种古代女性的发型,形容女子的美丽。
- 武陵: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述的理想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寅,元代诗人,生平较少文献记载,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山水和隐逸生活。他的诗常常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创作背景:
《鱼游春水》创作于诗人隐逸于山水之间的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元代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世俗的逃避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鱼游春水》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的诗作。全诗通过清新明丽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享受。开头的“家临千峰翠”,便奠定了诗的基调,展现了诗人身处的环境之美。诗中小桃花的艳丽、春日的温暖,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春意,使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而“香入骚人碧玉杯,色映游女青螺髻”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不仅享受美好的风景,更与之产生了深切的情感联系。后半部分提到“古有墙东避世”,引出对古人隐居理想的追慕,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在意境上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诗人与自然的互动,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田园画卷,传达了诗人对人世喧嚣的逃避与对自然宁静的依恋,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家临千峰翠:家居在千山环绕的翠绿之中,描绘了优美的自然环境。
- 幽径重开荆棘里:小路在荆棘丛中重新开辟,象征着隐秘与宁静。
- 小桃花艳,春日盈盈霞绮:小桃花绚烂夺目,春日的色彩如霞光般柔和,展现了春天的美丽。
- 香入骚人碧玉杯:花香飘入文人雅士的酒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色映游女青螺髻:花的色彩映衬着游女的发髻,描绘了女子的妩媚。
- 带露更娇,迎风尤媚:带露的小花更显娇美,迎风摇摆更显妩媚。
- 古有墙东避世:古代有隐士在墙东隐居,暗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况似武陵风光美:这里的美景胜似武陵的桃花源,表达对美好环境的赞美。
- 时时独酌花间,别有天地:诗人常独自饮酒于花间,仿佛进入另一个天地。
- 不教扫径看尤好:不让人扫除小路,更显此地的美好。
- 意欲寻仙从兹始:从此开始寻求仙境,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岩前白云,石边流水: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色,形成画面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小花“带露更娇,迎风尤媚”,赋予花以人的情感,增强了生动感。
- 对仗:如“香入骚人碧玉杯,色映游女青螺髻”,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充满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喧嚣的逃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峰翠:象征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蓬勃。
- 小桃花:象征青春、生命与美好。
- 碧玉杯:象征高雅的生活与文化。
- 青螺髻:象征女性的美丽与柔情。
- 白云、流水:象征自由、宁静与自然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千峰翠”指的是: A. 一座山峰 B. 千座山峰的绿色
C. 一片森林
D. 一条河流 -
“香入骚人碧玉杯”中的“骚人”指的是: A. 普通人
B. 文人雅士
C. 商人
D. 隐士 -
诗中提到的“武陵”是指: A. 一位诗人
B. 一种花
C. 一处理想的隐居之地
D. 一座城市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鱼游春水》与《桃花源记》:两者都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理想和自然的美,但《桃花源记》更强调理想社会的构建,而《鱼游春水》则更侧重于个人对自然的享受与向往。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