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草·饮》

时间: 2025-01-19 20:05:24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

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
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
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
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白话文翻译:

醉酒之后又有什么妨碍呢?不清醒的时候又有什么值得思考的呢?
糟腌这两个字的功名与历史,浑浑噩噩地浑浑噩噩,千古的兴亡都在此中,
而那些埋藏在曲调中的万丈志向,不被世人所理解,大家都笑屈原的志向不遂,
可知懂得我的人却都在说陶潜是个好人。

注释:

  • 长醉:指长时间沉醉于酒中,忘却世事。
  • 不醒:未清醒,指醉酒状态。
  • 糟腌:指饮酒后剩下的酒渣,象征功名与历史上的沉浮。
  • 曲埋:曲调中埋藏的情感与志向。
  • 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因政治失意而自尽,志向未遂。
  • 陶潜: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隐居生活和淡泊名利著称。

典故解析:

  • 屈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忠臣之一,他的悲剧故事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的深刻理解,因而成为后世文人崇敬的对象。
  • 陶潜:象征着追求自由与内心宁静的诗人,他的淡泊名利与隐逸生活反映了一种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朴,元代杂剧作家及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白朴的个人境遇与当时社会背景交织的时代,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与理想选择的思索,表现出对屈原与陶渊明两位诗人的不同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寄生草·饮》通过对饮酒后的沉醉状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开篇即以“长醉”引入,强调酒精的麻醉感,似乎在否定清醒思考的必要性。接着,诗人通过“糟腌”二字,将历史与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暗示着个人的志向与名利的无常。屈原与陶潜的比较,正是诗人对自我定位的反思:在世人眼中,屈原的高洁与陶潜的隐逸都是值得尊敬的,但诗人更倾向于陶潜的淡泊名利,强调内心的自由与宁静。最终,诗中透露出一种对理想的执着与无奈,表现出人们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醉后方何碍:醉酒之后,现实的困扰似乎都消失了。
  2. 不醒时有甚思:在醉酒不醒时,思考又有什么意义呢?
  3. 糟腌两个功名字:功名的虚幻与沉浮,像酒渣一样被遗弃。
  4. 醅渰千古兴亡事:历史的兴亡与个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5. 曲埋万丈虹霓志:内心的志向与理想被世俗所埋没。
  6.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不被理解的屈原,常被世人所嘲笑。
  7. 但知音尽说陶潜是:真正理解我的人,反而只认同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功名比作酒渣,表达虚幻与无奈。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反讽:通过对屈原与陶潜的比较,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的超脱。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饮酒的状态反思个人价值,表现出对世俗的无奈与对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醉:象征逃避现实的态度。
  • 糟腌:暗示功名的虚无。
  • 屈原与陶潜:分别代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屈原”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人物?

    • A. 汉代
    • B. 战国
    • C. 唐代
    • D. 宋代
  2. “糟腌”在诗中主要指什么?

    • A. 酒渣
    • B. 食物
    • C. 书籍
    • D. 诗词
  3. 诗人更倾向于哪位诗人的生活态度?

    • A. 屈原
    • B. 陶潜
    • C. 李白
    • D. 杜甫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反映隐逸生活的诗作,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屈原《离骚》:对理想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与白朴的《寄生草·饮》相比,陶渊明的《饮酒》充满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拒绝,展现了隐士生活的理想化;而白朴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