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杯》
时间: 2025-01-01 13:42: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倾杯
作者: 长筌子 〔元代〕
休休我省也,弃世俗洞庭深处。
好行步。大药烧成,宝珠收得,
曲按无弦,音胜宫羽。
洪杨道德,风范钟吕,
许由巢父。向逍遥彼岸,
寻个水云侣。
谁能继圣徒,智若愚,
六情断灭,九玄通悟。
妙粹冲虚,炳焕灵明,
物物般般,无疑无虑。
一真莹彻,功行满足,
顿超尘所。便归来洒落,
方外了然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向往超脱的境界。诗中提到要抛弃世俗的烦恼,隐居于深邃的洞庭湖,追求真实的自在。诗人希望修炼内心,获取智慧,达到无我无欲的境地。通过对道德的追求和对逍遥生活的向往,诗人表现出一种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他希望能在自然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追寻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最终,诗人通过修行,达到了心灵的明净,超越了尘世的束缚,回归了心灵的自在。
注释:
- 休休:停下、停止的意思,表示对世俗的放弃。
- 洞庭:指洞庭湖,典型的隐居之地。
- 大药:指道教中的长生不老药,象征修炼的成果。
- 洪杨道德、钟吕:分别指洪范、杨意、钟期、吕洞宾等道教名士。
- 许由、巢父:许由和巢父是古代传说中的隐士,象征高洁的品德与志向。
- 六情断灭:指断除六种感情,达到无欲无求的境地。
- 九玄通悟:指通达九种玄妙的道理,达到智慧的境界。
- 一真莹彻:指内心的清澈明亮,达到真实的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长筌子是元代的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对道教思想的追求,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创作背景:在元代,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使得许多文人开始追求隐逸生活与道教思想。长筌子的《倾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表达了对世俗的不满与对超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倾杯》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道德和内心修行的深刻思考,展示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整首诗采用了许多道教的意象,表现出作者对道教思想的崇敬与追求。诗中的意象如“洞庭”、“大药”、“宝珠”,都暗示着一种超然的状态,诗人希望通过修行达到这种境界。诗中反复提到的抛弃世俗、追求内心的宁静,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在情感基调上,诗人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既有对尘世繁华的厌倦,也有对自然宁静的向往。尤其是“便归来洒落,方外了然去”的结尾,更是将这种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总的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一个追求超然物外的道家思想,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休休我省也:表示对世俗生活的停下与反思。
- 弃世俗洞庭深处:愿意抛弃世俗的纷扰,寻找一个宁静的地方。
- 好行步:乐于行走,象征对自然的亲近。
- 大药烧成,宝珠收得:比喻通过修行获得真理与智慧。
- 曲按无弦,音胜宫羽:音乐无须乐器,表现内心的和谐。
- 洪杨道德,风范钟吕:追求古代道德的典范。
- 许由巢父:向往隐士的高洁。
- 向逍遥彼岸,寻个水云侣: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 谁能继圣徒,智若愚:质疑谁能继承圣人的智慧。
- 六情断灭,九玄通悟:追求无欲与通达。
- 妙粹冲虚,炳焕灵明:内心清澈明亮。
- 物物般般,无疑无虑:无所挂碍,心灵自由。
- 一真莹彻,功行满足:达到真实的境界,功德圆满。
- 顿超尘所:超越世俗。
- 便归来洒落,方外了然去:回归心灵的自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修行的成果比作“宝珠”,象征智慧的珍贵。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洞庭”、“水云侣”等,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修行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求,反映了道教哲学的核心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庭:象征隐逸与宁静的环境。
- 大药:象征修炼与智慧的成果。
- 宝珠:象征珍贵的真理。
- 水云侣:象征志同道合的伙伴。
- 逍遥:象征无拘无束的生活。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展示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洞庭”象征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隐逸与宁静的环境
C. 战争的场所 -
诗中“六情断灭”表达什么样的愿望?
A. 追求权力
B. 追求无欲无求的境地
C. 追求财富 -
“便归来洒落,方外了然去”中“方外”指什么?
A. 世俗生活
B. 自在的心境
C. 忙碌的工作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的作品,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
- 《古诗十九首》:同样表达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对比:
- 陶渊明与长筌子:两者都追求隐逸与道教思想,但陶渊明更注重自然的美,而长筌子则更强调内心的修行与智慧的获得。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长筌子研究》
- 《道教文化与元代诗词》
- 《陶渊明与隐逸文学》
这份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倾杯》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