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九日南城郊行》
时间: 2025-01-01 15:05: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 九日南城郊行
作者:蒲道源 〔元代〕
堤柳风前影瘦,
池荷雨后香残。
高秋物色已阑珊,
落日孤烟微暗。
平野大家徐步,
此身赢得长闲。
路逢俗子笑相看,
道我为欢冷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堤边的柳树在风中显得瘦弱,池塘里的荷花在雨后香气已然消散。高秋时节,万物的色彩已渐渐凋零,落日的余晖映照着微暗的孤烟。平坦的田野上,大家悠闲地散步,我的身心也因此而得到了长久的安闲。路上遇到一些普通人,他们用笑容看着我,调侃我在欢快中却显得冷淡。
注释:
- 堤柳:指堤岸上的柳树,常用来描绘乡村美景。
- 风前影瘦:在风中,柳树的影子显得单薄。
- 池荷:池塘中的荷花。
- 香残:香气已经残留不多。
- 阑珊:形容事物的色彩已开始凋零,意指秋天的到来。
- 孤烟:指落日时分的烟雾,显得孤单。
- 徐步:慢慢走,形容悠闲的步态。
- 赢得:获得,得到。
- 俗子:普通人,平常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蒲道源,元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末年及元代初年。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风格清新隽永,常借景抒情,表现内心的淡泊与闲适。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重阳节时,诗人走出城市,来到南城郊外,感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及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 九日南城郊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秋天的独特韵味。诗的开篇以“堤柳风前影瘦”引入,构建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柳树在风中显得无比单薄,仿佛在诉说着秋的萧条。接着,诗人描绘了池塘里的荷花,雨后香气已然消散,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逝去。随着“高秋物色已阑珊”的出现,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感悟达到了高潮,秋天的景象不仅是视觉的呈现,更是内心情感的映射。
落日的孤烟微暗,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孤独。在这宁静的郊外,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他与“大家”一同慢步于广袤的平原,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最后,诗人遇到路边的俗子,他们的笑声与调侃,恰恰反映了世俗生活的纷扰与嘈杂,形成了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冷淡与淡泊。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更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堤柳风前影瘦:描绘在风中摇曳的柳树,表现出自然的脆弱。
- 池荷雨后香残:雨后荷花的香气已逐渐消散,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短暂。
- 高秋物色已阑珊:秋天的景色已开始凋零,表达了时间的流逝。
- 落日孤烟微暗:夕阳西下,余晖与孤烟交织,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气氛。
- 平野大家徐步:描绘与众人一同散步的闲适情景。
- 此身赢得长闲:诗人自我反思,享受生活的悠闲。
- 路逢俗子笑相看:与普通人相遇,形成对比,反映出社会的嘲讽。
- 道我为欢冷淡:他人认为诗人对快乐的态度显得冷淡,暗含自我解嘲。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烟”用以比喻孤独的感觉。
- 拟人:柳树与荷花的描写,使其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漠与超然,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生命的反思。
意象分析:
- 柳:象征脆弱与生命的短暂。
- 荷:代表美好与纯洁,但也暗示着逝去。
- 秋:象征着凋零、成熟与时间的流逝。
- 落日:象征着结束、孤独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描写了秋天的景色? A. 池荷雨后香残
B. 路逢俗子笑相看
C. 此身赢得长闲 -
诗中“孤烟”所象征的意义是? A. 生命的繁盛
B. 孤独与宁静
C. 热闹与欢愉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秋兴八首》
诗词对比: 蒲道源的《西江月》与李白的《庐山谣》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蒲道源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反思与静谧的生活,而李白则表现了对山水的豪情与对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