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

时间: 2025-01-01 12:47:11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白话文翻译:

鸡叫声已经响起,早晨的光景已经明亮。
如果不是鸡叫,那就是苍蝇的声音。
东方已经明亮,早晨的气象正在兴盛。
如果不是东方的光亮,那就是月亮的光辉。
虫子飞舞,轻轻的,我愿与你共享美梦。
快要回去了,希望你不要让我感到厌烦。

注释:

字词注释

  • 鸡既鸣矣:鸡已经叫了。
  • 朝既盈矣:早晨的光景已经饱满。
  • 匪:不是。
  • 苍蝇之声:苍蝇的叫声。
  • 东方明矣:东方已经亮了。
  • 朝既昌矣:早晨的景象正在兴盛。
  • 月出之光:月亮升起的光辉。
  • 虫飞薨薨:虫子飞舞的声音。
  • 甘与子同梦:愿意和你一起做梦。
  • 会且归矣:快要离开了。
  • 无庶予子憎:希望你不要让我感到厌烦。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典故,但“鸡鸣”作为晨起的象征,自古以来在诗词中多有提及,常常与早晨的开始、生活的清新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鸡鸣》是先秦时期的作品,作者不详,可能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情感状态。先秦诗歌通常朴素而富有哲理,常常蕴含着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景象,结合了自然界的声音,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珍惜。诗中的虫鸣与鸡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对清晨时光的热爱。

诗歌鉴赏:

《鸡鸣》以其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清晨的生动场景。诗的开头便通过“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将读者带入了早晨的氛围,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和鸡鸣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提醒人们新一天的开始。

接下来的句子“匪鸡则鸣,苍蝇之声”,则引入了另一种声音,苍蝇的嗡嗡声暗示了生活中的琐碎与烦扰。这里,通过声音的对比,作者在无形中传达了一种对早晨宁静的珍视。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让人感受到光明带来的希望与活力,而“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又将时间推向了夜晚,使人思考白天与黑夜的交替。这种时间的流动感,既是自然规律,又似乎在暗示生活的无常。

后面的“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以虫鸣声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表达了与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愿望。最后一句“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则是对相聚与离别的感慨,流露出对朋友的珍视与不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美,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哲思与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鸡既鸣矣,朝既盈矣”描绘了清晨的到来,鸡叫声代表着新一天的开始。
  • 第二句:“匪鸡则鸣,苍蝇之声”通过对比,表现出生活中的琐事与烦恼。
  • 第三句:“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强调了早晨的光辉,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可能。
  • 第四句:“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引入夜晚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循环。
  • 第五句:“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表达了对宁静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与他人分享快乐。
  • 第六句:“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则是对离别的感慨,流露出对友人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虫飞的声音比作梦境,表现出对宁静的渴望。
  • 对比:鸡鸣与苍蝇声的对比,突出生活的多样。
  • 拟人:虫子的飞舞赋予了生命,使场景更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清晨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珍惜,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鸡鸣:象征清晨的开始,代表希望与新生。
  • 苍蝇:代表生活中的琐碎与烦恼。
  • 东方的光:象征光明与希望的到来。
  • 虫鸣:象征宁静与和谐,传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早晨的声音除了鸡鸣,还有什么?

    • A. 风声
    • B. 苍蝇之声
    • C. 雨声
  2. 诗中提到“东方明矣”,这代表什么?

    • A. 太阳升起
    • B. 月亮升起
    • C. 星星出现

答案

  1. B. 苍蝇之声
  2. A. 太阳升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中的月光与《鸡鸣》中的东方光辉,都是自然景象的描写,但前者强调的是夜晚的宁静与思乡之情,而后者则表现清晨的生机与希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先秦诗歌选》
  • 《古诗词常识与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