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桃源 赠赵姑
修行径路坦然平。
直须断爱情。
邪思妄念不相萦。
三尸势自轻。
坐与卧,住兼行。
常休忘静清。
一朝忽尔显灵灵。
辉辉晃晃明。
白话文翻译:
这条修行的道路是如此的平坦顺畅,
我必须彻底断绝对情爱的执念。
那些邪念妄想不会再缠绕我。
内心的烦恼自然会减轻。
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
无论是居住还是行走,
都应时常忘却喧嚣,保持内心的宁静。
一旦有一天,突然显现出灵光,
那光辉灿烂,明亮照耀。
注释:
字词注释:
- 修行:指修炼、修道的过程。
- 坦然:平坦而安然,心态平静。
- 爱情:对情感的执着和依恋。
- 邪思妄念:指不正当的思想和幻想。
- 三尸:道教中的概念,指三种邪气。
- 显灵灵:突然显现出神灵的光辉。
典故解析:
- 三尸:道教中有“三尸神”的说法,即人的三种邪气,指与人性不和谐的部分。诗中提到的“三尸势自轻”指通过修行可以减轻这些邪气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丹桂,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作品以道教和修行主题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处于动荡与变革之中,人们对人生、爱情、修行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爱情的超脱及对修行的向往。
诗歌鉴赏:
《醉桃源 赠赵姑》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追求与对爱情执念的放下。诗的开头以“修行径路坦然平”引出,表明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坚定,修行的道路在他看来是明晰而顺畅的。接着,诗人强调了“断爱情”的必要性,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超脱,更是一种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在后面的句子中,诗人提到“邪思妄念不相萦”,显示出内心的宁静与清晰,意味着只有放下情感的执念,才能真正达到心灵的解放。诗中“坐与卧,住兼行”体现了修行者应在生活的每一瞬间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清明。
最后,诗人描绘了一个突然显现的“灵灵”,象征着修行成功后那种超然的境界和灵光乍现的顿悟。这种辉煌的光明,既是对修行成果的赞美,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来自内心的宁静与安定。
整首诗情感深邃,语言简练,展现了道教文化中对内心修行的重视,是对个人精神世界的一种探索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修行径路坦然平:修行的道路是平坦的,象征着修行的顺利。
- 直须断爱情:必须断绝对爱情的执念,强调放下情感的重要性。
- 邪思妄念不相萦:不再被邪念和妄想缠绕,表现内心的清明。
- 三尸势自轻:通过修行,内心的邪气自然会减轻。
- 坐与卧,住兼行:无论是坐着还是行走,都应保持内心的宁静。
- 常休忘静清:常常保持内心的清静与安宁。
- 一朝忽尔显灵灵:某一天,灵光突然显现,象征顿悟。
- 辉辉晃晃明:光辉闪耀而明亮,象征修行的成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坐与卧,住兼行”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修行比作一条平坦的道路,意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情感的超脱,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清明,展现了道教思想中对灵性修行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修行:象征对内心的探索与自我完善。
- 爱情:代表人类情感的羁绊与执念。
- 灵光:象征顿悟后的智慧与内心的明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断爱情”,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A. 追求爱情
B. 超脱情感
C. 迷恋爱情
D. 忽视爱情 -
“三尸势自轻”中的“三尸”指的是什么? A. 三种神灵
B. 三种邪气
C. 三种情感
D. 三种修行方式 -
诗的最后一句“辉辉晃晃明”强调了什么? A. 生活的喧闹
B. 内心的光明
C. 情感的复杂
D. 修行的艰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丹桂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现了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前者侧重于修行的超脱,后者则是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研究》
- 《道教文化与文学》
- 《王丹桂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