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梧叶儿·香随梦 吴西逸 〔元代〕 香随梦,肌褪雪,锦字记离别。春去情难再,更长愁易结。花外月儿斜,淹粉泪微微睡些。
白话文翻译: 香气随着梦境飘散,肌肤如雪般消退,用锦字记录着离别的情感。春天已逝,情感难以重来,夜更长,愁绪容易凝结。花丛外的月亮斜斜地挂着,泪水和粉妆交织,微微入睡。
注释:
- 香随梦:形容香气如同梦境一般飘渺。
- 肌褪雪:比喻肌肤失去了往日的白皙和光泽。
- 锦字:指用锦织成的字,这里指精美的书信或文字,用来记录离别的情感。
- 春去情难再:春天过去,比喻美好的时光或情感难以重现。
- 更长愁易结:夜晚更长,愁绪容易凝结。
- 花外月儿斜:花丛外的月亮斜斜地挂着,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 淹粉泪微微睡些:泪水和粉妆交织,形容女子因悲伤而微微入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西逸是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离愁别绪,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离别的场合或思念远方之人时所作,反映了作者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即将结束,夜晚渐长的时候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通过描绘梦境、肌肤、书信、春天、夜晚等元素,构建了一幅充满离愁别绪的画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情感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首句“香随梦”以香气随梦境飘散,暗示了梦境的虚幻和短暂,以及随之而来的失落感。“肌褪雪”则进一步以肌肤的消退比喻时光的流逝和青春的消逝。“锦字记离别”用精美的书信记录离别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后两句“春去情难再,更长愁易结”直接表达了春天过去后情感难以重现的无奈,以及夜晚更长时愁绪容易凝结的忧郁。最后两句“花外月儿斜,淹粉泪微微睡些”则通过描绘花丛外斜挂的月亮和泪水交织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香随梦”:香气随着梦境飘散,暗示了梦境的虚幻和短暂,以及随之而来的失落感。
- “肌褪雪”:以肌肤的消退比喻时光的流逝和青春的消逝,形象生动。
- “锦字记离别”:用精美的书信记录离别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春去情难再”:直接表达了春天过去后情感难以重现的无奈。
- “更长愁易结”:夜晚更长时愁绪容易凝结,表达了忧郁的情感。
- “花外月儿斜”:通过描绘花丛外斜挂的月亮,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 “淹粉泪微微睡些”:泪水和粉妆交织,形容女子因悲伤而微微入睡,情感深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肌褪雪”比喻肌肤失去了往日的白皙和光泽。
- 拟人:如“香随梦”将香气拟人化,随梦境飘散。
- 对仗:如“春去情难再,更长愁易结”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通过描绘梦境、肌肤、书信、春天、夜晚等元素,构建了一幅充满离愁别绪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
意象分析:
- 香随梦:香气随着梦境飘散,暗示了梦境的虚幻和短暂,以及随之而来的失落感。
- 肌褪雪:以肌肤的消退比喻时光的流逝和青春的消逝,形象生动。
- 锦字:用精美的书信记录离别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春去:春天过去,比喻美好的时光或情感难以重现。
- 更长:夜晚更长,愁绪容易凝结。
- 花外月儿斜:花丛外的月亮斜斜地挂着,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 淹粉泪:泪水和粉妆交织,形容女子因悲伤而微微入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锦字”指的是什么? A. 锦织成的字 B. 精美的书信 C. 锦绣的文字 D. 锦缎上的字
- 诗中的“春去情难再”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D. 平静
- 诗中的“花外月儿斜”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A. 欢乐 B. 幽静 C. 热闹 D. 紧张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同样表达了离愁别绪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通过描绘元宵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相比,吴西逸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对梦境和肌肤的描绘,而李清照的诗则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象的描绘。
- 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相比,吴西逸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对离别情感的表达,而辛弃疾的诗则更加注重对节日氛围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宋词》:收录了宋代词人的作品,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离愁别绪的词作。
- 《全元诗》:收录了元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吴西逸的作品。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一本关于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的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