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竹隐》

时间: 2025-01-08 03:18:08

连江修竹静郊居,门外阴阴千亩余。

直节不移高士操,息交那与俗人书。

卧听翠雨飞瓴甋,笑挹清风过绮疏。

却扫红尘喧境寂,岁寒分席待樵渔。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徐竹隐

作者: 王冕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连江修竹静郊居,
门外阴阴千亩余。
直节不移高士操,
息交那与俗人书。
卧听翠雨飞瓴甋,
笑挹清风过绮疏。
却扫红尘喧境寂,
岁寒分席待樵渔。


白话文翻译:

在连绵的江边,修长的竹子静静地生长在郊外,
门外阴影笼罩着千亩的竹林。
竹子笔直而不屈,显示出高士的操守,
与世俗之人交往,又何必在意书信呢?
我躺在这里,静静听着雨滴落在瓦片上,
微笑着感受清风轻轻掠过竹林的疏影。
我将红尘的喧嚣一扫而去,
在寒冷的岁月里,静待樵夫和渔夫的到来。


注释:

  • 连江:指的是连绵的江水。
  • 修竹:修长的竹子,象征高洁。
  • 直节:竹子的节,形容其挺拔坚韧。
  • 高士操:高洁的士人操守,表明诗人对高洁品德的向往。
  • 息交:停止交往,息:停止。
  • 翠雨:形容竹林中雨水清脆的声音。
  • 瓴甋:瓴,瓦片;甋,陶器,形容雨滴声。
  • 红尘:指世俗的喧嚣与纷扰。
  • 岁寒:寒冷的岁月,寓意清静的生活。

典故解析:

  • 高士操:古代文人常以竹子象征高洁的品格,《论语》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高士应有的操守。
  • 樵渔:樵夫和渔夫,象征自然生活的宁静与单纯,代表诗人向往的田园生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冕,元代著名诗人、画家,生于1340年,卒于1394年,字季友,号白云山人,性格淡泊,热爱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冕隐居于江边竹林时,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宁静。

诗歌鉴赏:

《徐竹隐》是一首典雅而清新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竹林的宁静景致,表达了自己对高洁人生的追求。开篇描写了江边竹林的景象,气氛宁静,带有一种隐逸的生活情趣。竹子代表着高洁的品德,诗人以竹子自喻,表明自己不愿与世俗交往的态度。接着,卧听雨声与清风,诗人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单纯。最后两句“却扫红尘喧境寂,岁寒分席待樵渔”,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向往自然的心境,体现出一种高远的志向与清逸的情操。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生动,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贯穿始终,展现了元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连江修竹静郊居:描绘了诗人隐居于江边竹林的环境,表现出一种宁静。
    2. 门外阴阴千亩余:夸张竹林的广阔,营造出一幅恬静的田园风光。
    3. 直节不移高士操:竹子的笔直象征高洁品德,表明诗人志向。
    4. 息交那与俗人书:表达诗人与世俗交往的断绝,追求内心的宁静。
    5. 卧听翠雨飞瓴甋:通过听雨声的细腻描写,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6. 笑挹清风过绮疏:对自然的感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7. 却扫红尘喧境寂:表示诗人对世俗喧嚣的拒绝,向往宁静。
    8. 岁寒分席待樵渔:暗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期待,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竹子象征高洁品德,诗人以此自喻。
    • 拟人:用“卧听”“笑挹”等词语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息交那与俗人书”,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追求自然、清净的生活环境,反映了他对世俗繁华的超脱与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 :象征高洁、坚韧的品德。
  • :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清新。
  • 清风:象征自由与舒畅的生活状态。
  • 樵渔:代表自然生活的单纯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连江修竹静郊居”中的“修竹”指的是什么?
    A. 竹林 B. 竹子 C. 高士

  2. 诗中“息交那与俗人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追求名利 B. 超脱世俗 C. 与人交往

  3. 诗人卧听雨声的意图是什么?
    A. 享受自然 B. 写诗 C. 休息

答案: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李白《静夜思》。
  • 诗词对比
    比较王冕的《徐竹隐》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王冕更倾向于隐逸生活的宁静,而陆游则在动态中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冕与元代文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