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儿落过得胜令·寻致争不致争》
时间: 2025-01-01 14:03: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寻致争不致争,既言定先言定。
论至诚俺至诚,你薄幸谁薄幸?
岂不闻举头三尺有神明,忘义多应当罪名!
海神庙见有他为证。
似王魁负桂英,碜可可海誓山盟。
绣带里难逃命,裙刀上更自刑,
活取了个年少书生。
白话文翻译:
寻找的东西到底该争取还是不该争取,既然已经说定了,就先说清楚。
谈到真诚,我真诚,你却薄情,究竟是谁薄情?
难道没有听说过“举头三尺有神明”的道理吗?忘本的人多半应当受到惩罚!
海神庙里有他为证据。
就像王魁背弃桂英,真是令人痛心的海誓山盟。
在绣带中难以逃脱性命,在裙刀上更是自我惩罚,
最终却成了一个年轻书生的牺牲品。
注释:
- 寻致:指寻找的目标或结果。
- 论至诚:讨论真诚的问题。
- 薄幸:薄情、无情,形容对他人不负责任或不珍惜感情。
- 举头三尺有神明:意为天上有神明在看着,暗指因果关系。
- 王魁负桂英:王魁与桂英的爱情故事,王魁背弃桂英,寓意对爱情的不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克礼,元代诗人,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与情感纠葛,风格直白,常以质朴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百姓苦难之际,反映了人们在情感与道义之间的挣扎,以及对真诚关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情感的探讨,揭示了人性中的薄情与真诚之间的矛盾。开头的“寻致争不致争”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读者不禁思考应追求什么。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表达了对真诚的渴望与对薄情的愤懑,特别是“你薄幸谁薄幸”的反问,显示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与失望。
在“举头三尺有神明”中,诗人引入了道德与因果的观念,强调任何行为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进一步推动了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通过“海神庙见有他为证”,作者用古老的民间信仰为情感的背叛提供了证据,强化了情感的不可逆转。
后面的比喻“似王魁负桂英”则让人联想到历史典故,王魁的背叛令人痛心,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绝望与不满。结尾的“活取了个年少书生”则反映了在爱情与责任之间的挣扎,年轻书生的命运令人感到惋惜。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以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道理引导读者思考真诚与背叛、爱情与责任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社会与人性反思的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寻致争不致争:探讨目标是否值得追求。
- 既言定先言定:应明确立场。
- 论至诚俺至诚:强调真诚的重要性。
- 你薄幸谁薄幸?:质疑对方的情感态度。
- 岂不闻举头三尺有神明,忘义多应当罪名!:警示道德因果。
- 海神庙见有他为证:用传统文化反映情感背叛。
- 似王魁负桂英:用典故表达对薄情的愤怒。
- 绣带里难逃命,裙刀上更自刑:形象化描述情感的痛苦。
- 活取了个年少书生:隐喻无辜者的悲惨命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绣带与裙刀,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结构严谨,形成对称美。
- 反问:增强语气与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探讨真诚与薄情的冲突,反映出对情感关系的深刻思考与对社会道德的关注,表现出人们对真诚关系的渴望与对薄情行为的反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神庙:象征信仰与道德。
- 王魁与桂英:象征爱情与背叛。
- 绣带与裙刀:隐喻情感的束缚与自我伤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寻致争不致争”中的“争”指的是什么?
- A. 争吵
- B. 争取
- C. 竞争
-
“举头三尺有神明”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个人自由
- B. 道德因果
- C. 友情的重要性
-
王魁与桂英的故事象征了什么?
- A. 忍耐
- B. 背叛与失落
- C. 成功与荣耀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探讨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冲突。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涉及爱情与背叛的主题。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人在情感中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