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窗迥》

时间: 2025-01-04 10:40:23

情欲消亡,脱了根尘。

乐虚恬淡崇真。

形如野鹤,性似孤云。

到处为家,风为伴,月为邻。

住世无心,异俗超群。

握玄机、哩啰哩仑。

省一点颜貌常新。

得至真功,全真行,侍真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窗迥
情欲消亡,脱了根尘。
乐虚恬淡崇真。
形如野鹤,性似孤云。
到处为家,风为伴,月为邻。
住世无心,异俗超群。
握玄机哩啰哩仑。
省一点颜貌常新。
得至真功,全真行,侍真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然脱俗的境界,表达了对尘世情欲的超越和对真理的追求。作者向往一种心灵的宁静,乐于追求虚无与淡泊。诗中比喻自己如同野鹤一般自由,性如孤云般洒脱,四处游历,风月相伴。生活中不拘泥于世俗的纷扰,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领悟人生的奥秘,保持容颜的常新,最终得到真正的修行,与真君相侍。

注释:

  • 情欲:指对世俗事物的欲望和执着。
  • 根尘:比喻尘世的纷扰和束缚。
  • 乐虚恬淡崇真:乐于追求虚无、恬淡的生活,崇尚真实的境界。
  • 形如野鹤:形态如同自由的野鹤,象征不受拘束。
  • 握玄机:把握人生的奥秘。
  • 侍真君:侍奉真实的君主,象征追求真理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红窗迥》作者不详,元代诗人群体中,许多作品表现了对道教思想的倾向,强调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清净无为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元代,社会动荡,许多文人追求道教的清静与超然,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现实的逃避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红窗迥》是一首表现清新脱俗、超凡脱俗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世俗的厌倦与对真理的渴求。整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诗人以“野鹤”和“孤云”这两个意象,传达出对自由与洒脱的向往,展现了个人的独立与超然。诗中“风为伴,月为邻”,更是强调了自然的陪伴,表现出一种与天地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从情感基调来看,诗人不仅在探讨个人的内心世界,也在诉说一种普遍的人生哲学,强调人应当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真实与宁静。这种思想与道教的“无为而治”理念不谋而合,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情欲消亡,脱了根尘:表达对尘世情欲的消解,强调心灵的解放。
  2. 乐虚恬淡崇真:乐于追求一种空灵、宁静的生活,尊崇真实的道理。
  3. 形如野鹤,性似孤云:比喻自己自由自在,像野鹤和孤云一样,象征精神的自由。
  4. 到处为家,风为伴,月为邻:强调生活在自然中,处处皆家,风月相伴。
  5. 住世无心,异俗超群:表示在世俗中保持无心态度,超越常人。
  6. 握玄机哩啰哩仑:暗示掌握生活的奥秘,领悟人生的真谛。
  7. 省一点颜貌常新:保持清新脱俗的外貌与内心。
  8. 得至真功,全真行,侍真君:追求真实的修行,与真理相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形如野鹤”,用以表现自由自在。
  • 拟人:将自然元素(风、月)作为陪伴,增强诗意。
  • 对仗:如“情欲消亡,脱了根尘”,形成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强调超越世俗欲望,向往自由与真理的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鹤:象征自由、洒脱的生活状态。
  • 孤云:代表独立、超然的精神境界。
  • 风、月:自然界的象征,表现生活的和谐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形如野鹤”意指什么? A. 自由自在
    B. 孤独无依
    C. 高傲自大

  2. “省一点颜貌常新”在表达什么? A. 追求外貌
    B. 内心常新
    C. 不在乎外表

  3. 此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悲伤
    B. 超然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下独酌》 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现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更侧重于对家乡的思念。
  • 《月下独酌》:体现了与自然对话的情感,强调孤独中的自我反思。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道教与中国文学》
  • 《诗词鉴赏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