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周颂·访落》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
於乎悠哉,朕未有艾。
将予就之,继犹判涣。
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
绍庭上下,陟降厥家。
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白话文翻译:
我去拜访您,仿佛时光在悄然流逝。
哎,真是悠然自得,我却没有什么准备。
我将要前往那里,继续承接那未了的事。
我这个小子,承受不起家中诸多的艰难。
希望能继承家业,理顺上下之事。
愿先皇安息,保佑我明白自身的处境。
注释:
字词注释:
- 访:拜访。
- 落止:安定、停留。
- 昭考:明确考量。
- 悠哉:悠然自得的样子。
- 艾:准备、应对。
- 继犹判涣:继续、承接,还需分辨清楚。
- 小子:对自己的谦称。
- 家多难:家中困难重重。
- 绍庭:继承家业。
- 陟降:升迁、降职。
- 皇考:先皇。
典故解析: 此诗反映了对家族兴衰的感慨和对先皇的追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先秦时期的周朝,正面临着家族权力的变迁与社会的动荡,诗人以个人感受寄托对家国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此诗作于先秦时期,作者不详,可能是周朝的某位文人。周朝时期,礼乐文化兴盛,诗词多以抒怀、咏物为主,表现了对家族、国家的关注。
创作背景: 周颂是周朝的颂歌,通常用于祭祀和庆典。这首《访落》可能是在面对家族兴衰、国家动荡时所作,表露出对家族的责任感和对先皇的追忆。
诗歌鉴赏:
《周颂·访落》是一首充满感慨的古诗,诗中通过对拜访和家庭责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家族和国家的深切关注。诗人以“访予落止”开篇,表达了对某位长辈的敬重与思念,似乎在寻求指引与安慰。接着“率时昭考”,表明对过往的反思,暗示着时间的不可逆转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於乎悠哉,朕未有艾”一句,通过“悠哉”一词,传达出一种无奈的悠闲感,诗人虽有心追求,但却无所准备,体现了一种对当下处境的无力感。随后,诗人提到“将予就之,继犹判涣”,承接了前面的思考,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暗示着对家庭和责任的深切认知。
在“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中,诗人自谦为“小子”,显示出对家族困境的自省与担当。最后两句“绍庭上下,陟降厥家”则是对未来的展望,渴望能够承继家业,理顺家族关系,安抚先皇之灵,表达了对责任的承担和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中流露出对家庭的关切与对自身责任的思考,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家庭未来的期盼,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家国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访予落止:拜访您,停留在此。
- 率时昭考:在这时光中,我感到需要反思。
- 於乎悠哉:唉,真是悠然自得。
- 朕未有艾:我却没有准备。
- 将予就之:我将要去那里。
- 继犹判涣:继续承接那未了的事。
- 维予小子:我这个小子。
- 未堪家多难:承受不起家中诸多的艰难。
- 绍庭上下:希望能继承家业。
- 陟降厥家:理顺上下之事。
- 休矣皇考:愿先皇安息。
- 以保明其身:保佑我明白自身的处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陟降厥家”,形成上下呼应。
- 夸张:如“未堪家多难”,强调家庭的困境。
- 反问:多用以表达内心的挣扎与困惑。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家族责任的感慨与对历史的反思。诗人通过自我反省,表达了对家族、对先皇的追思,展现出一种责任感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访:象征着对亲情的追寻。
- 悠哉:象征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 小子:代表谦卑与责任感。
- 皇考:象征对历史和先辈的敬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访予落止”意为: A. 拜访您停留在这里
B. 走到您身边
C. 离开您很远 -
“未堪家多难”中的“多难”指的是: A. 家庭的兴盛
B. 家庭的困境
C. 家庭的欢乐 -
诗中所提到的“皇考”是指: A. 先皇
B. 未来的希望
C. 家族的责任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对比《离骚》,两者都表现了对家国的思考,但《离骚》的情感更为激烈,而《访落》则显得更加沉稳和内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诗经》解析
- 《先秦诗歌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