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六幺令》
时间: 2025-01-17 09:18: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华亭江上,烟淡淡草萋萋,浮光万顷。长篙短棹一蓑衣,终日向船头上稳坐,来往故人稀。纶竿收罢,轻抛香饵,个中消息有谁知?幺说破真如妙理,唯恐露玄机。春夏秋冬,披星带月守寒溪。一点残星照水,上下接光辉。素波如练,东流不住,锦鳞不遇又空回。尾谩伤嗟,空劳力,欲说谁明此理?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动万波相随。唱道难晓幽微,且恁陶陶度浮世。水寒烟冷,小鱼儿难钓,满船空载月明归。
白话文翻译:
在华亭江边,烟雾淡淡,草木繁茂,水面上浮光闪烁无边。长长的竹竿,短短的船桨,披着蓑衣,整天稳稳坐在船头,来往的故人已经稀少。渔竿收起后,轻轻抛下香饵,这里面的消息又有谁能知道呢?我说的道理真是深妙,唯恐泄露了其中的玄机。春夏秋冬,我披星戴月守着寒冷的溪水。一点残星照耀着水面,上下交相辉映。清澈的波浪如绸缎般流淌,东流不息,锦鲤不遇又空自回。尾巴伤感叹息,白白耗费力气,想说又有谁明白这个道理呢?千尺的渔线直垂水底,一波动荡万波随之而起。唱道的难以理解深奥,且这样悠然自得度过浮世。水寒烟冷,小鱼儿难以钓到,满船只载着明月归来。
注释:
- 华亭江:指华亭江,是一条具体的江河名称,体现了自然景观。
- 长篙短棹:指渔船上的长竿和短桨,展示了渔民的生活状态。
- 香饵:用于钓鱼的诱饵,象征着对未知的希望与追求。
- 披星带月:形容夜间劳作,披着星星和月亮的光辉。
- 千尺丝纶:形容渔线的长度,象征渔民的努力与坚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侍中,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深刻感受而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元代,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描绘渔民的生活,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六幺令》以江边渔人的生活为切入点,描绘了一幅清淡悠远的自然图景。诗中“华亭江上,烟淡淡草萋萋,浮光万顷”开篇即勾勒出一幅烟水朦胧的图画,给人以宁静的感觉。通过渔民的眼睛,诗人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以及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奈。
在诗中,渔民“终日向船头上稳坐,来往故人稀”,既体现了孤独感,也让人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情。随着渔竿的收起与香饵的抛出,诗人引出对人生的思考——“个中消息有谁知?”这是对生命中未知与命运的深刻体悟。
诗的后半部分展现了渔民的无奈与对生活的反思。“水寒烟冷,小鱼儿难钓,满船空载月明归”,不仅是对渔业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理想与现实冲突的隐喻。整首诗在清雅的自然描绘中透出一丝哲思,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人生理想的追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华亭江上,烟淡淡草萋萋,浮光万顷:描绘了江边的宁静景致,烟雾柔和,草木繁茂,水面光影闪烁。
- 长篙短棹一蓑衣,终日向船头上稳坐,来往故人稀:渔民在船上稳坐,生动展示了渔人的生活状态与孤独感。
- 纶竿收罢,轻抛香饵,个中消息有谁知:渔民收起渔竿,抛下香饵,表达对渔获的期待与无奈。
- 春夏秋冬,披星带月守寒溪:四季更迭,渔民在星月下的劳作,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坚守。
- 水寒烟冷,小鱼儿难钓,满船空载月明归:渔获寥寥,满载而归的失落感,象征人生追求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素波如练”比喻波浪的轻柔,增强了自然的美感。
- 拟人:波浪与渔线的动荡,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强了情感的传达。
- 对仗:如“披星带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渔民的生活,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出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流动的时间与生命。
- 星月:象征希望与追求。
- 渔具:象征努力与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华亭江上”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繁华热闹
- B. 宁静自然
- C. 生命无常
答案:B
-
“水寒烟冷,小鱼儿难钓”这句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失落与无奈
- B. 喜悦与满足
- C. 迷茫与困惑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香饵”象征着什么?
- A. 生活的希望
- B. 无尽的追求
- C. 失败的尝试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吕侍中的《六幺令》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但吕侍中的情感更倾向于无奈与失落,而苏轼则表现出豪情与奋发向上的精神。两者在意象和情绪的表达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吕侍中的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