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邻》

时间: 2024-09-19 20:38:48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

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

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阪有桑,隰有杨。

既见君子,并坐鼓簧。

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今者不乐,逝者其耋。阪有桑,隰有杨。
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白话文翻译:

邻近的车声阵阵,白马在奔跑。未曾见到君子,只听寺人的命令。
山坡上有漆树,低洼地有栗树。既然见到了君子,大家一起坐着弹瑟。
如今不再快乐,往日的情景已然不复。山坡上有桑树,低洼地有杨树。
既然见到了君子,大家又坐着弹簧。如今不再快乐,往日的情景已然消逝。

注释:

  • 车邻邻:形容车子的声音,带有一种亲切感。
  • 白颠:白色的马,象征着高贵或美好。
  • 未见君子:未见到理想中的人。
  • 寺人之令:寺庙中的人发出的指令,暗示世俗的约束。
  • 阪、隰:分别指山坡和低洼地,反映自然环境。
  • 鼓瑟、鼓簧:古代乐器,象征着和谐的音乐氛围。
  • 逝者其耋:逝去的人,可能指年长者或已经失去的美好。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该诗作者为佚名,属于先秦时期,具体生平不详,可能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 创作背景:此诗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君子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可能与当时社会动荡或个人遭遇有关。

诗歌鉴赏:

《车邻》一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际间的情感联系。诗中“有车邻邻,有马白颠”开篇即以生动的意象吸引读者,展现出一种生动的乡村景象,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反映出一种失落感。未能见到“君子”,而是听到世俗的命令,让人感到一丝无奈与失望。

“既见君子,并坐鼓瑟”这一句,呈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亲密,然而接下来的“今者不乐,逝者其耋”则转为对往日的怀念,似乎在感叹美好时光的逝去。诗中反复出现的“阪有桑,隰有杨”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变化。

整首诗通过对比,显示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失去的感伤,情感深邃而复杂。诗人用简单的语言,却将深刻的情感与哲思融入其中,令读者在读完后不禁沉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描述了身边的环境与生机,车声和白马传递出一种活力。
    • 未见君子,寺人之令:表达了一种失落感,未能见到理想的人,只听到世俗的声音。
    • 阪有漆,隰有栗:描绘了自然的景色,展现了丰饶的土地。
    • 既见君子,并坐鼓瑟:理想状态下的和谐场景,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
    • 今者不乐,逝者其耋:反映出对过往的怀念与无奈。
    • 阪有桑,隰有杨:再次描写自然,象征着生命的变化与流逝。
    • 既见君子,并坐鼓簧:另一种和谐的音乐场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 今者不乐,逝者其亡:最终又回到失落,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朗朗上口,意象鲜明。比喻与象征的运用,增强了诗的表达力度。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际关系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及对现实失落的感慨,反映出古人在面对社会变迁时的复杂心理。

意象分析:

  • :象征着交通、交流与联结。
  • 白马:象征高贵、理想与美好。
  • 君子:古代理想人格的代表,象征着道德与智慧。
  • 自然景观(漆、栗、桑、杨):不仅描绘了生活环境,也隐喻了生命的循环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有车邻邻”中的“邻邻”指的是什么?

    • A. 近旁的车声
    • B. 朋友们的谈话
    • C. 远处的山景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君子”主要代表什么?

    • A. 一个具体的人
    • B. 理想人格的象征
    • C. 庙里的僧人
      答案:B
  3. 诗中反复出现的“今者不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怀念与失落
    • C. 忧虑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思乡之情。
  • 《桃花源记》陶渊明:描绘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车邻》与《静夜思》都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感慨,前者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后者则更侧重于个体的内心情感。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人们的情感与思考,展现出古代文人对生存状态的深刻洞察。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先秦诗歌研究》
  • 各类古典诗词选集与解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