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梅 十七》

时间: 2025-01-06 04:43:23

天寒江国霜如雪,草木无情尽摧折。

不知春意到江南,疏影横斜半窗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素梅 十七
作者:王冕 〔元代〕

天寒江国霜如雪,
草木无情尽摧折。
不知春意到江南,
疏影横斜半窗月。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天气里,江边的霜像雪一样,
草木无情,尽数被摧折。
不知道春天的气息已经到了江南,
只有那疏疏的影子在窗前斜斜地映着月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天寒:天气寒冷。
  • 江国霜:江边的霜,形容寒气逼人。
  • 草木无情:草木没有情感,形容自然界的冷酷无情。
  • 尽摧折:全部被摧残折断。
  • 春意:春天的气息。
  • 疏影:稀疏的影子。
  • 横斜:倾斜的样子。
  • 半窗月:窗子的一半照进月光。

典故解析:

诗中虽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江南”常被视为春意盎然的地方,诗人通过对比来表现春天的到来,暗示内心的渴望与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元代著名诗人、画家,以其高洁的品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生,风格清新隽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素梅》是王冕在江南游历时所作,反映了他对春天的渴望与对严寒冬季的感慨。诗中以梅花为意象,象征坚韧与高洁,表现了他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素梅》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新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冬季的感叹。开头两句描绘了寒冷的江国,霜雪覆盖,草木枯萎,给人一种萧条和无情的感觉,仿佛在暗示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无常。然而,随着“春意到江南”的转折,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渐渐浮现。最后一句“疏影横斜半窗月”则以梅花的影子映照出窗外的月光,既表达了春光的微弱与可望而不可即,又暗示着希望的存在。这种对比手法使得全诗在凄凉中透出一丝温暖,给人以深思的空间。

王冕的诗歌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这首诗通过梅花象征了坚韧与高洁,使人感受到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信念与希望的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寒江国霜如雪:描绘冬季的寒冷,霜覆盖江边,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
  2. 草木无情尽摧折:草木在严寒中无情地被摧残,形象地反映了自然界的残酷。
  3. 不知春意到江南:转折句,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暗示春天的气息已经悄然到来。
  4. 疏影横斜半窗月:通过梅花的影子映照窗前的月光,传达出一种清幽的美感和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霜喻为雪,强调寒冷。
  • 对仗:如“草木无情”和“尽摧折”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草木被描绘为“无情”,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春天与冬季的对比展开,表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希望的追寻,传达出一种在困境中不失信念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寒冷与孤寂。
  • 草木:代表生命的脆弱与无情。
  • 春意:象征希望与生机。
  • 梅花:代表坚韧与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草木无情”体现了什么主题? A. 生命的脆弱
    B. 春天的美丽
    C. 冬季的寒冷
    D. 自然的和谐美

  2. 诗中“疏影横斜半窗月”中的“疏影”指的是什么? A. 月光
    B. 梅花的影子
    C. 窗户
    D. 江水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王安石):同样描绘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的作品。
  • 《春夜喜雨》(杜甫):表现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诗词对比:

与王冕的《素梅》相比,王安石的《梅花》在意境上更强调梅花的坚韧与不屈,而王冕则通过冬季的寒冷与春天的期待形成对比,呈现出一种期待与希望的情感。两者都以梅花为意象,但侧重点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冕与他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