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春日壮游即事 其二十四》

时间: 2025-01-08 23:57:44

惯见升平春复秋,分明往事昔年游。

西林桥外青山色,几度夕阳人白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湖春日壮游即事 其二十四
作者: 马臻 〔元代〕

惯见升平春复秋,分明往事昔年游。
西林桥外青山色,几度夕阳人白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游历的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伤。诗人常常见到春天的繁荣和秋天的宁静,清楚地记得过去的游玩经历。在西林桥外,青山的色彩依旧,而夕阳几次西沉,自己却已白了头发。


注释:

  • 惯见:习惯于看到。
  • 升平:指安定繁荣的景象。
  • 分明:清楚地,明显地。
  • 昔年:往年,过去的年份。
  • 西林桥:西湖的一座桥,风景优美。
  • 夕阳:指日落时的太阳,象征时间的流逝。
  • 白头:形容年老,生命的终结。

典故解析:

  •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著称,历代文人墨客均有吟咏。
  • 春复秋:象征着四季的变换,暗喻人生的循环和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臻,元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日,诗人游历西湖,感受到春天的繁华与秋天的宁静,抒发对往昔游玩的怀念,同时也感叹人生的无常。


诗歌鉴赏:

《西湖春日壮游即事 其二十四》是一首充满浓厚生活气息和深刻哲理的诗作。诗人在春天的西湖游玩,看到繁华的景象,心中不由地涌起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在“惯见升平春复秋”中,诗人用“惯见”一词表明了他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接受,生活的安定与繁荣在他眼中已成常态,而这又引发了他对过去游历的深刻思考。

“几度夕阳人白头”一句更是将主题推向高潮,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终点,诗人用“几度”来表达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诗人通过西林桥外的青山色彩,展现了自然的永恒与人世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既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又渗透了人与自然、时间流逝之间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惯见升平春复秋:诗人习惯于看到春天的繁荣和秋天的宁静,表达了对生活现状的接受。
    • 分明往事昔年游:清晰地回忆起往年的游玩经历,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
    • 西林桥外青山色:描绘西湖西林桥外的自然景色,传达出一种宁静美好。
    • 几度夕阳人白头: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夕阳几度,自己却已年老。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在句式上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白头象征生命的无常。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西湖春日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短暂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分析:

  • 西湖:象征着美丽与宁静的自然环境。
  • 青山:代表着自然的永恒与生命的轮回。
  • 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终结。
  • 白头:表达了对年老与生命无常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提到的“西林桥”位于哪个著名的景点? A. 黄山
    B. 西湖
    C. 泰山

  2. “几度夕阳人白头”中“白头”指的是什么? A. 头发变白
    B. 年轻
    C. 春天

  3. 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怀念? A. 自然
    B. 往事游玩
    C. 生活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词对比

  • 马臻 vs. 苏轼: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色,马臻更注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苏轼则多表达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西湖的诗与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