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劳山
作者: 丘处机 〔元代〕
卓荦鳌山出海隅,霏微灵秀满天衢。
群峰削蜡几千仞,乱石穿空一万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劳山的壮丽景色:
巍峨的鳌山耸立在海角,云雾缭绕,灵秀之气弥漫在四方。
群山高耸,如削蜡般挺拔,层层叠叠,似乎有几千仞之高;
而那乱石则如同穿透天空的巨木,直指苍穹,数量众多。
注释:
字词注释:
- 卓荦:高大、超群的样子。
- 鳌山:传说中的海中巨山,象征伟岸。
- 霏微:轻薄的雾气,形容灵动飘渺的感觉。
- 灵秀:形容山水的秀丽与清新。
- 削蜡:比喻山峰如同削成的蜡块,形容其陡峭。
- 几千仞:高度达到几千仞(1仞约等于3.33米),夸张山的高峻。
- 穿空:形容石头高耸入云,直刺天空。
典故解析:
该诗未涉及具体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反映了道教文化中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丘处机(1148-1227),字希夷,号广宁,元代著名道士和诗人。他是全真教的创始人之一,重视道教的修炼与养生,作品多表现道教理念与自然风光。
创作背景:
《劳山》创作于丘处机游历劳山期间,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对道教思想的理解,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与向往。
诗歌鉴赏:
《劳山》是一首充满自然美感和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中描绘的劳山,仿佛是一个神秘而又伟岸的存在,通过“卓荦鳌山出海隅”的开头,迅速引导读者想象出那种高耸入云的壮丽景象。诗人运用“霏微灵秀”来形容山中的云雾,表现出一种轻盈的美感,既显示了山的高大,也体现了自然的灵动。
接着,诗人用“群峰削蜡几千仞”来强调山峰的陡峭和雄伟,形成一种对比,显示出大自然的力量与伟岸。最后一句“乱石穿空一万株”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进一步增强了景物的壮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整首诗通过形象的描绘与生动的语言,不仅展现了劳山的自然之美,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道教思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卓荦鳌山出海隅”:描绘鳌山耸立于海角,展示其高大。
- “霏微灵秀满天衢”:形容山中雾气轻盈,充满灵动之美。
- “群峰削蜡几千仞”:夸张地表达群山陡峭的高度与形态。
- “乱石穿空一万株”:用夸张手法突出石头的高耸与数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削蜡,形容其陡峭。
- 夸张:如“几千仞”、“一万株”,增强视觉冲击力。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壮丽,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反映了道教哲学中对自然的尊重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鳌山:象征伟岸与巍峨。
- 灵秀:自然中的清新与优雅。
- 群峰:象征多样性与力量。
- 乱石:代表自然的粗犷与不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卓荦”是什么意思?
A. 高大超群
B. 平凡无奇
C. 深邃悠远 -
“群峰削蜡几千仞”中“削蜡”用来形容什么?
A. 雾气轻盈
B. 山峰陡峭
C. 水流急促 -
该诗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
A. 对金钱的追求
B. 对自然的敬畏
C. 对战争的渴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丘处机的《劳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丘处机更注重于山的壮丽与高耸,而王维则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人文情感,展现出一种安宁与宁静的氛围。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丘处机研究》
- 《古代诗词解析与鉴赏》
- 《道教文化与自然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