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报师恩
作者: 丘处机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不僧不道不温柔。
九伯人前不害羞。
觉性一时超法界,
知身亿劫是吾囚。
改头换面人难悟,
走骨行尸我不忧。
得意忘形还朴去,
从教人笑不风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既不是和尚,也不是道士,更没有温柔的性情。在九伯(指佛教的高僧)面前,我并不感到羞愧。我的觉悟一瞬间超越了法界,知道自己已经被困在这具身体中亿万年。即使我换了外表,世人依旧难以理解我;即使我像行尸走肉一样,也不感到忧虑。得意时忘却了形态,反而回归了朴素,以至于让人笑话我不风流。
注释:
- 不僧不道:既不是和尚,也不是道士,暗示作者不拘泥于宗教的形式。
- 九伯:指高僧,佛教中的地位较高的人物。
- 觉性:指悟性、智慧。
- 亿劫:佛教中的时间概念,表示非常漫长的时间。
- 改头换面:指改变外貌或表面,实际内在未变。
- 走骨行尸:比喻没有灵魂的生命状态。
- 风流:原意指风雅、洒脱,后引申为与世俗的情感纠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丘处机(1148年-1227年),字宗道,号平真,是元代著名的道士和诗人。他是全真教的创始人之一,致力于道教的传播与发展。丘处机的诗歌多反映道教思想,追求自然与真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丘处机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宗教、人生和自我修行的深刻思考。诗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觉悟的思想。
诗歌鉴赏:
《报师恩》是一首内容丰富的诗,展现了作者对宗教与人生的独特理解。诗中通过对比和尚与道士的身份,表达了自己不受世俗拘束的自在心态。作者在诗中提到“觉性一时超法界”,说明他在修行中达到了某种超越常人的智慧,感悟到了生命的本质和局限。
诗中提到的“知身亿劫是吾囚”,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对生命的困惑与思考,亿劫的时间感令人感到无奈,强调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丘处机以“改头换面人难悟”来表达外在变化与内心真实的关系,强调世人对内心世界的忽视。
整首诗在表现个人修行时,流露出一种淡然与洒脱。作者不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反而以一种朴素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得失,从而达到内心的平和。这种修行的境界,表现出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具有深邃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僧不道不温柔:表达作者不受宗教身份的束缚。
- 九伯人前不害羞:尽管面对高僧,依旧保持自信。
- 觉性一时超法界:瞬间的觉悟超越了世俗的限制。
- 知身亿劫是吾囚:意识到困在身体中的无奈。
- 改头换面人难悟:外表的改变无法让人理解内心。
- 走骨行尸我不忧:面对世俗的冷漠不感到担忧。
- 得意忘形还朴去:在得意时不忘回归朴素。
- 从教人笑不风流:任凭他人的嘲笑,不在乎世俗的看法。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不僧不道”与“九伯”的对比,突出作者的个性。
- 比喻:用“走骨行尸”形象地描绘内心的孤独与超脱。
- 反讽:在自嘲中表现出一种潇洒与不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自由与觉悟,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的超脱与淡然。丘处机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理解,鼓励人们在纷扰的世俗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 和尚与道士:象征着宗教的束缚与人们对形式的依赖。
- 九伯:象征着智慧与高级的修行境界。
- 亿劫:象征着时间的无尽与生命的短暂。
- 走骨行尸:象征着失去灵魂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九伯”指的是谁? A. 普通僧侣
B. 高僧
C. 道士
D. 世俗人 -
“得意忘形”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得意忘形的快乐
B. 忘却自我的淡然
C. 追求风流的态度
D. 对他人的嘲笑 -
诗中“走骨行尸”主要是指什么? A. 充满生气的生活
B. 迷失自我的状态
C. 健康的身体
D. 超凡脱俗的境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感和对自由的追求。
- 杜甫的《登高》: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生活的忧愁与思考,反映出对时局的关切和人生态度的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丘处机研究》——相关学术论文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诗词鉴赏书籍
- 《道教文化与丘处机》——关于道教的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