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功名多跋涉,贫贱得安閒。
坐石听流水,开楼见远山。
报衙蜂澒洞,悦景鸟绵蛮。
更爱斜阳外,游云作阵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功名的追求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感慨,追求功名需经历许多艰辛,而贫困的生活却能带来安逸的心境。我坐在石头上倾听流水声,从楼上看远处的山峦。听到报晓的蜜蜂在洞里嗡嗡作响,看到景色如画的鸟儿在山间飞舞。我更喜欢的是在斜阳下的景色,游云像阵阵部队一样飘来飘去。
注释:
- 功名:指的是功绩与名声,追求功名需要经历许多艰辛的奋斗。
- 跋涉:形容艰难跋涉,经历很多的艰辛。
- 安閒:安静闲适的生活状态。
- 坐石:坐在石头上,表示一种悠闲的状态。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宁静。
- 开楼:打开窗户或楼阁,俯瞰远方的景色。
- 报衙:指的是早晨的鸣叫,像是报晓的声音。
- 悦景:愉悦的景象。
- 斜阳:夕阳西下,表现一种恬淡的情绪。
- 游云:飘动的云朵,象征自由与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诗人,字师道,号梅溪,浙江省人。王冕以其高洁的品格和卓越的才华而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融入了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具有浓厚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冕晚年,他对功名利禄的看法已趋于淡泊,更多地向往自然与内心的宁静。社会动荡的元末时期,王冕选择隐居,表现出对功名的无奈与对平淡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王冕的《次韵答樊山四首》第二首,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恬淡的情感,深刻地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反思与对生活宁静的向往。诗的开头,“功名多跋涉,贫贱得安閒”,直接对比了追寻功名的艰难与贫贱生活的安逸,显示出诗人对功名的冷漠和对安静生活的追求。接着,诗人描绘坐在石头上倾听流水声的场景,这种宁静的状态让人感受到一种悠闲与自在,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再往下,诗人提到“报衙蜂澒洞”,用自然中的细微之处,表现出生活的乐趣和对自然的亲近;而“悦景鸟绵蛮”则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使人感受到自由与和谐。
最后一句“更爱斜阳外,游云作阵还”,将画面推向了黄昏,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游云随风飘动,给人一种自然流转、人生如梦的哲理思考。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示了王冕高洁的情操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读者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功名多跋涉:追求功名需要经历许多艰难的旅程。
- 贫贱得安閒:而贫贱的生活反而能让人心境安宁、自在。
- 坐石听流水:我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听着流水的声音。
- 开楼见远山:打开窗户,可以看到远方的山峦。
- 报衙蜂澒洞:早晨的蜜蜂在洞里嗡嗡作响,仿佛是在报晓。
- 悦景鸟绵蛮:愉悦的景象中,鸟儿在山间飞舞,显得生机勃勃。
- 更爱斜阳外:我更喜欢在夕阳西下的景色中。
- 游云作阵还:飘动的云朵像阵列一样,给人一种自由流动的感觉。
修辞手法:
- 对比:开头两句通过对比功名与贫贱,突显诗人的思想。
- 意象:流水、远山、蜜蜂、鸟儿等自然意象,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拟人:“游云作阵”,赋予云朵以人的特征,增添了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在于反思功名的追求与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平淡生活的向往。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诗人传达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安宁与自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宁静。
- 远山:代表自然的广阔与生命的理想。
- 斜阳:夕阳的意象,象征人生的黄昏与沉思。
- 游云:象征自由与变化,表现了一种超脱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功名多跋涉”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追求功名的艰辛
- B. 生活的安逸
- C. 自然的美好
-
“坐石听流水”中的“坐石”表达了什么状态?
- A. 忙碌
- B. 悠闲
- C. 忧愁
-
诗人更喜欢哪种生活状态?
- A. 有钱有势
- B. 贫贱安闲
- C. 追名逐利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冕与陶渊明的诗歌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冕的语言更加细腻,意象更为丰富,而陶渊明则更直接地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