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其四
春日前村,一枝香彻江头路。
月明风度,清煞西湖句。
昨夜幽欢,梦里谁呼去。
愁如许,觉来无语,青鸟啼芳树。
白话文翻译:
在春日的清晨,村庄里,芬芳的花香飘散到江边的小路上。明亮的月光和微风,真是西湖的绝美景致。昨夜的欢愉,在梦中谁在呼唤我呢?如此的愁苦,让我醒来无话可说,只听见青鸟在花树上啼鸣。
注释:
- 春日前村:春日的早晨,指的是春天温暖的天气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 一枝香:指的是一朵花的香气,象征着春天的气息。
- 月明风度:形容月光明亮,微风轻拂,营造出优美的自然氛围。
- 昨夜幽欢:指的是昨晚的欢乐时光,幽指宁静而美好的情景。
- 愁如许:形容愁苦的程度,如此之深。
- 青鸟啼芳树:青鸟在花树上鸣叫,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典故解析:
“清煞西湖句”可能指的是西湖美景的清新脱俗,西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色与幽静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弘范是元代著名的词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浓厚的抒情意味。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元代,正值元朝的文化繁荣期,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和内心的愁苦,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 其四》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开篇以“春日前村”引入,描绘了一个清新、芬芳的春日早晨,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紧接着,“月明风度,清煞西湖句”进一步深化了自然的美,月光与春风交织出一幅雅致的画面。
然而,在这幅美好画面背后,诗人却透露出一丝愁苦,“昨夜幽欢”使人联想到那份难以捉摸的欢愉,随之而来的“梦里谁呼去”,仿佛在追忆与思念中迷失了方向。最后以“愁如许,觉来无语”收尾,愁苦的情感愈加浓烈,青鸟的啼鸣更是为这份愁绪增添了悲凉的色彩。
整首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春日的美好,也有内心的孤寂,展现出诗人深刻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日前村,一枝香彻江头路。”:春天的早晨,花香飘散到江边的小路上,描绘出春日的气息。
- “月明风度,清煞西湖句。”:明亮的月光和微风,展示出西湖的美丽景致,令人陶醉。
- “昨夜幽欢,梦里谁呼去。”:昨晚的快乐时光,如今在梦中又是谁在呼唤呢?
- “愁如许,觉来无语,青鸟啼芳树。”:如此深的愁苦,醒来时却无话可说,只听见青鸟在花树上啼鸣。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比作无语的状态,表现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 拟人:青鸟啼鸣,赋予鸟儿以情感,使其成为传递情感的媒介。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与内心的愁苦,反映出诗人对美好旧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春日:象征希望与新生,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青鸟:常被视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然而在此处却与愁苦相伴,形成对比。
- 芳树:花树的意象,代表着美好与生命力,但在诗中却引发了对过往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月明风度”形容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 A. 晴空万里
- B. 明亮的月光和微风
- C. 暴风骤雨
-
诗人对“昨夜幽欢”的描述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怀念与愁苦
- C. 无所谓
-
“青鸟啼芳树”中的青鸟象征着什么?
- A. 孤独
- B. 美好与希望
- C. 失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张弘范与李清照的作品都以春天的美景为背景,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偏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张弘范则在美景与愁苦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更为复杂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