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

时间: 2025-01-01 12:09:41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折桂令
作者: 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相思之苦的感慨。作者平生不懂得相思,直到会了相思,才发现相思的痛苦。自己的身心如浮云和飞絮,飘忽不定,气息如游丝般细弱。唯有一缕余香残留在此,期待着千金游子的归来。究竟何时才是证候所来之时呢?或许是在灯光昏暗、月光微明的时候。

注释:

字词注释:

  • 相思:思念,尤其是对恋人的思念。
  • 浮云:比喻无定、不牢靠的状态。
  • 飞絮:形容心情的轻浮和飘渺。
  • 游丝:指细而轻的丝线,比喻心情的脆弱和无着。
  • 千金游子:比喻远方的恋人或心爱之人。
  • 证候:指某种情感或状态的迹象。
  • 昏时:昏暗的时光,指黄昏或光线微弱的时刻。
  • 明时:明亮的时刻,指月光明亮的时候。

典故解析:

  • “浮云”与“飞絮”常用来形容人心的飘忽不定,源于古代诗词中对自然现象的描写。
  • “千金游子”意指可贵的爱人,常用以表达对远方恋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再思,元代诗人,生平不详,活跃于元代中期,以词作见长。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尤其是对爱情的细腻描写,风格清丽而含蓄。

创作背景: 《折桂令》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多借作品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此词充分体现了对爱情的细腻感受以及对相思之苦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折桂令》以其清丽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充分展现了徐再思对相思之苦的感受。开篇以“平生不会相思”自述,抒发了作者的无奈与痛苦。相思的体验是如此突然而又深刻,令人心痛。作者用浮云与飞絮的意象,传达了对心情的飘忽不定和对爱情的渴望。接着“空一缕馀香在此”,则是对逝去爱情的怀念,带着淡淡的忧伤。最后两句以“灯半昏时,月半明时”结尾,营造了一个朦胧而又充满期待的情境,似乎在等待着某个特定的时刻,寓意着对重逢的渴望。全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使人感同身受,展现了古代诗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此句直白地表达了对相思的突然领悟与随之而来的痛苦。
  •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通过自然意象表现内心的飘忽与脆弱,给人一种无依无靠的感觉。
  • “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怀念的香气象征着逝去的爱情,渴望游子的归来。
  •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对相思情感的探问,渴望解答与归属感。
  •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描绘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时刻,充满了期待和温柔的情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身心比作浮云与飞絮,形象生动。
  • 拟人:灯与月被赋予情感,增加了情感的浓厚。
  • 对仗:整齐的叠句结构使得情感更加有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相思之苦展开,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重逢的期待。诗中反复使用的自然意象使得情感更加细腻、深刻,体现了对恋人深切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云:象征无常、飘忽的情感状态。
  • 飞絮:代表内心的轻松与不安。
  • 馀香:象征过去的美好回忆与遗憾。
  • :分别象征希望与思念的情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平生不会相思”中“相思”指的是什么? A. 爱情的思念
    B. 友情的思念
    C. 家乡的思念
    答案:A

  2. “身似浮云”中“浮云”象征什么? A. 稳定
    B. 无常与飘忽
    C. 幸福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千金游子”指的是谁? A. 朋友
    B. 恋人
    C. 亲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徐再思的《折桂令》更侧重于对相思之苦的细腻描写;而李清照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情感,表现出一种更为温婉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徐再思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