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赠安静散人俱守极》
时间: 2025-01-06 09:05: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 赠安静散人俱守极
作者:马钰〔元代〕
休要寻龙寻虎,
不须搜姹搜婴。
勿劳讲论汞铅精,
尽是虚名惑恁。
只要心中清静,
无为便是功成。
慈悲相助气神凝,
如此神仙有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意在告诉人们,不必追求世间的名利和虚幻的东西,像寻龙捉虎、搜婴抓姹那样的追求都是徒劳的。讨论那些金属元素如汞、铅的精粹也没有意义,最终不过是让人迷惑而已。只要心中保持清静,无为而治,就能获得真正的成就。慈悲和相互帮助能够凝聚人的气神,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神仙。
注释:
字词注释:
- 寻龙寻虎:指追求名利或权势的行为,龙和虎常用来象征权势和成功。
- 姹婴:指花朵和婴儿,象征美好和无邪的事物。
- 汞铅精:指金属的精华,象征物质的追求。
- 虚名:指没有实质内容的名声。
- 无为:道家思想中的一种处世态度,强调不强求、不干预的自然状态。
- 慈悲相助:指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而是综合了道教的思想,强调清静无为和慈悲相助的道德观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是元代著名的道教徒和诗人,主张清静无为的思想,作品多蕴含哲理,反映了其对道教的理解和实践。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清静、哲理为主题,展现了当时道教文化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写给一位心境清明的朋友,鼓励其在喧嚣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慈悲。诗中表达了对物质名利的否定,倡导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意在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深邃的哲理,反映了马钰对道教思想的理解。诗的前四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寻求名利的无谓和虚幻,仿佛在提醒读者,追求那些表面的东西只会迷失自我。接下来的两句则是诗的转折,提出了“清静”和“无为”的理念,指引人们追求更高的境界。最后两句则回归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慈悲和互助的重要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连结反映了道教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全诗结构紧凑,运用对仗和排比,使得语言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马钰在诗中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既有对世俗的反思,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出其哲理思辨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休要寻龙寻虎:劝诫人们不要为了名利而奔波。
- 不须搜姹搜婴:同样不要去追求那些表面美好的事物。
- 勿劳讲论汞铅精:讨论物质的真正价值是徒劳的。
- 尽是虚名惑恁:这些名声只会使人迷惑。
- 只要心中清静:真正的追求在于内心的宁静。
- 无为便是功成: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能够带来真正的成就。
- 慈悲相助气神凝: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帮助能够增强精神力量。
- 如此神仙有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精神境界。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寻龙寻虎”、“搜姹搜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排比:句式结构相似,营造出节奏感。
- 比喻与象征:龙、虎象征权势和名利,体现了对物质追求的否定。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提倡内心的清静和人与人之间的慈悲关系,反对对名利的追求。它通过对比的方式,强调了“无为”的智慧与真正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与虎:象征权势、名利。
- 姹婴:象征世间美好事物。
- 汞铅:象征物质追求。
- 清静:象征内心的宁静与祥和。
- 慈悲: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休要寻龙寻虎”意在劝诫人们什么?
- A. 要追求名利
- B. 不要追求名利
- C. 要追求财富
- D. 不要追求知识
-
“无为便是功成”的意思是什么?
- A. 不作为才能成功
- B. 自然状态下的成就
- C. 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D. 不需要努力
-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名利
- B. 内心的宁静
- C. 物质的追求
- D. 社会的喧嚣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题西林壁》慧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马钰的《西江月》更注重内心的清静与道德修养,而李白则通过对月的思念表达对故乡的情感。两者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不同层面的探索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与诗歌》
- 《马钰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