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时间: 2025-01-01 18:00:10

御史乘骢刚直,庑车揽辔澄清。

先声应播五羊城。

一道凛然尊敬。

庵外疏花破玉,枝头佳实调羹。

催归不入秉钧衡。

岂但动公诗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
御史乘骢刚直,庑车揽辔澄清。
先声应播五羊城。一道凛然尊敬。
庵外疏花破玉,枝头佳实调羹。
催归不入秉钧衡。岂但动公诗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刚直的御史骑着骏马,驾着车在清澈的街道上行驶。他的名声应该在五羊城广为传扬,令人尊敬。庵外稀疏的花朵如同破碎的玉石,树上的美果像调味的羹汤。虽然他被催促回去,但他却不愿意进入官府,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对公事的兴致。

注释

  • 御史:古代官名,负责监察和弹劾。
  • 乘骢:骑着骏马。
  • 庑车:古代的一种车,通常用作官员出行的马车。
  • 五羊城:指广州,因“羊”与“阳”谐音,象征着阳光与繁荣。
  • 秉钧衡:指掌握公正的衡量标准。
  • 动公诗兴:激发了对公事的兴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栎,元代诗人,因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受到后人喜爱。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官场腐败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刚直不阿的御史形象,表达对正义与清廉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通过描绘一个刚直的御史形象,展现了诗人对清官的敬仰与对腐败现象的批判。前两句写出御史的刚直与清明,体现出一种不畏权势的尊严与气质;而“庵外疏花破玉,枝头佳实调羹”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与生活的富足,形成一种和谐的对比。诗的最后一句“岂但动公诗兴”更是深化了主题,表明诗人不仅是在赞美这位御史的清白与公正,更是在呼唤社会对清官的支持与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御史乘骢刚直:描绘御史骑马的英姿,直接传达出他刚正不阿的形象。
  • 庑车揽辔澄清:表示他在清澈的环境中行驶,象征着他清明的内心。
  • 先声应播五羊城:暗示他的名声在社会中广泛传播,受到人们的尊重。
  • 一道凛然尊敬:强调他被人敬仰的状态。
  • 庵外疏花破玉:刻画出自然景色的美丽,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枝头佳实调羹:表示丰收的象征,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催归不入秉钧衡:表达了他对官职的淡泊,强调了对清正的追求。
  • 岂但动公诗兴:最后一句引出诗歌的主题,强调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破玉”,形象地描绘花朵的稀疏与美丽。
  • 对仗:前后句之间形成对比,加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写刚直的御史,表达了诗人对清白与正义的向往,也反映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

意象分析

  • 御史:象征着清正的官员形象。
  • 骢马:象征着刚直不阿和威风凛凛。
  • 疏花:象征着生活的清雅与淡泊。
  • 佳实:象征着丰收与美好生活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御史是什么样的形象? A. 贪婪 B. 刚直 C. 懦弱
  2. “庵外疏花破玉”中“破玉”指的是什么? A. 贫穷 B. 美丽 C. 衰败
  3. 诗的最后一句“岂但动公诗兴”表达了什么?

答案

  1. B. 刚直
  2. B. 美丽
  3. 表达了对清官的推崇和对官场腐败的反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同样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更多的是关注个人的情怀与自然的和谐美。相比之下,陈栎的《西江月》则更加聚焦于社会公正与官员的道德。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