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记梦十一月四日》

时间: 2024-12-29 20:59:13

白玉楼高万里,故人有梦来么?

古今浑亦梦伸呵,起看江天木落。

请以虚舟永去,漫劳生死蹉跎。

天心圆月水沧波,我与长秋有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玉楼高万里,故人有梦来么?
古今浑亦梦伸呵,起看江天木落。
请以虚舟永去,漫劳生死蹉跎。
天心圆月水沧波,我与长秋有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白玉楼高耸入云,是否有故人来梦见我?古今时光如梦,起身时只见江边的树木已然凋落。希望乘着虚幻的小舟永远离去,不再在生死中蹉跎。月亮在天空中圆润,水波荡漾,我与秋天有一个不变的约定。

注释

字词注释

  • 白玉楼:高楼,象征着美好的追求或理想境界。
  • 故人:指旧友或已故的朋友。
  • 梦伸:梦境的延展,表示对往事的回忆。
  • 江天木落:江边的树木凋落,暗示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
  • 虚舟:虚幻的小舟,代表逃避现实的愿望。
  • 生死蹉跎:在生死之间徘徊,意指不愿意再浪费生命。
  • 天心圆月:天上明亮的圆月,象征着美好和团圆。
  • 沧波:广阔的水波,代表人生的无常与变迁。
  • 长秋:长久的秋天,象征着思念与等待。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白玉楼”,可能与古代文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有关;“虚舟”则可以联想到古诗词中常见的逃避现实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自然及情感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秋季的夜晚,诗人可能正在回忆与故人的往事,心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 记梦十一月四日》以极其凝练的语言,呈现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的“白玉楼高万里”便以极具想象力的意象引入,既象征着理想的高度,也暗示着人与理想之间的距离。接下来的“故人有梦来么”,则是对故人的深切思念,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

“古今浑亦梦伸呵”,这句诗引发了对时间流逝的哲学思考,古今如梦,人生如戏,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中。接着,诗人用“起看江天木落”来描绘自然景象,传达出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而“请以虚舟永去,漫劳生死蹉跎”的表达,则是诗人对于逃避现实的渴望。虚舟象征着理想与梦境,而漫劳生死则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奈与迷惘。最后一句“天心圆月水沧波,我与长秋有约”,在月亮与水波的映衬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意境,似乎在告诉我们,尽管人生充满波折,仍需与自然和时间达成一种和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玉楼高万里: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与朋友的理想相连。
  • 故人有梦来么?:对故人的思念,渴望与他们重聚。
  • 古今浑亦梦伸呵:古今皆如梦,人生短暂,感叹时间的流逝。
  • 起看江天木落:自然景象的描写,象征着生命的脆弱。
  • 请以虚舟永去:希望逃避现实的痛苦,寻找内心的平静。
  • 漫劳生死蹉跎:在生死中徘徊,感叹生命的无常。
  • 天心圆月水沧波:自然的美景,表现出一种宁静与和谐。
  • 我与长秋有约:与秋天的约定,象征着思念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虚舟”比喻逃避现实的愿望。
  • 拟人:将时间和自然赋予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人深深的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诗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徘徊,展现了人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玉楼:象征理想与美好。
  • 故人:代表过去的回忆与情感的牵绊。
  • 圆月:象征团圆与宁静。
  • 水波:代表人生的无常与流动。
  • 长秋:象征思念与等待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玉楼”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理想与美好
    • B. 现实与困境
    • C. 时间的流逝
  2. 诗中提到的“虚舟”代表什么?

    • A. 逃避现实
    • B. 追求理想
    • C. 生命的脆弱
  3. “我与长秋有约”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往昔的追忆
    • C. 对生命的无奈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卢青山的《西江月 记梦十一月四日》更多地关注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对故人情感的追忆,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对酒与自然的沉醉。两者都展现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
  • 《卢青山诗集》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西江月 记梦十一月四日》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