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时间: 2025-01-19 20:04:01

桃花半折胭脂蕊,莺语东风里。

坐来檐日转墙阴,时见黄蜂带粉出花心。

长烟不散萋萋草,人与春俱老。

知人老去愿春迟,无柰满庭风絮促春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
桃花半折胭脂蕊,莺语东风里。
坐来檐日转墙阴,时见黄蜂带粉出花心。
长烟不散萋萋草,人与春俱老。
知人老去愿春迟,无柰满庭风絮促春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的美丽景象。桃花刚折下,胭脂般的花蕊依然鲜艳,黄莺在春风中欢快地歌唱。坐在屋檐下,阳光渐渐移到墙的阴影里,偶尔看到黄蜂带着花粉从花心中飞出。漫长的烟雾没有散去,青翠的草丛显得格外茂盛。人和春天一起逐渐变老,明白人也会老去,希望春天能延迟到来,但无奈满庭的风絮却催促着春天的归去。

注释:

  • 桃花半折:桃花的花瓣部分折下。
  • 胭脂蕊:形容桃花的颜色如胭脂一样鲜艳。
  • 莺语东风里:黄莺在春风中鸣叫。
  • 檐日转墙阴:阳光从屋檐处移动到墙的阴影里。
  • 黄蜂带粉:黄蜂身上沾着花粉。
  • 长烟不散:烟雾久久不散去。
  • 萋萋草:生长茂盛的草。
  • 春俱老:与春天一起变老。
  • 无柰:无奈、无法避免。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桃花”与“莺语”反映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常用来象征青春和美好。
  • “风絮”象征着春天的离去和时间的流逝,诗人借此表达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字伯温,号季高,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以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寄托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虞美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脆弱。诗歌开篇以“桃花半折胭脂蕊”开启,生动地勾勒出春天的景象,似乎让人感受到那抹娇艳的颜色。接着,诗人描绘了春风中黄莺的歌唱,令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阳光的变化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流逝,黄蜂的飞舞则暗示着春天的忙碌与生机。随着诗意的推进,诗人引入了“人与春俱老”的思考,时间的流逝使得人生逐渐走向衰老,这种对生命的感慨让人心生共鸣。最后一句“无柰满庭风絮促春归”更是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与对时间无情的感叹推向高潮,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惆怅。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鲜活的春日景象,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桃花半折胭脂蕊:桃花的花瓣轻轻折下,颜色如胭脂般艳丽,展现春天的美丽。
    • 莺语东风里:黄莺在春风中鸣叫,传达春天的生机。
    • 坐来檐日转墙阴:静坐时,阳光渐渐由屋檐照向墙的阴影,象征时间的流逝。
    • 时见黄蜂带粉出花心:偶尔看到黄蜂在花中采蜜,表现春天的生动场景。
    • 长烟不散萋萋草:长久的烟雾与繁茂的草丛共同描绘出春日的宁静。
    • 人与春俱老:人与春天一同衰老,感叹时间的无情。
    • 知人老去愿春迟:明白人会变老,渴望春天能延迟。
    • 无柰满庭风絮促春归:无奈的是,满庭的风絮催促春天的离去。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胭脂蕊”形容桃花,增强了视觉美感。
    • 拟人:黄莺的歌声仿佛有生命,增强了春天的活力。
    • 对仗:整首诗语言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桃花:象征青春与美好。
  • 黄莺: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春风:象征温暖与希望。
  • 风絮: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虞美人》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刘基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胭脂蕊”形容的是哪个植物的花?
    A. 牡丹
    B. 桃花
    C. 梅花
    D. 荷花

  3. 诗中“人与春俱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时间的珍惜

答案: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定风波》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多关注女性情感,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苏轼的《定风波》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更深的哲理性。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元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