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杨碧(寓谒金门)》

时间: 2025-01-19 15:28:15

花半湿。

睡起一窗晴色。

千里江南真咫尺。

醉中归梦直。

前度兰舟送客。

双鲤沈沈消息。

楼外垂杨如此碧。

问春来几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垂杨碧(寓谒金门) 张辑 〔宋代〕 花半湿。睡起一窗晴色。千里江南真咫尺。醉中归梦直。前度兰舟送客。双鲤沈沈消息。楼外垂杨如此碧。问春来几日。

白话文翻译: 花儿半湿,醒来时窗外一片晴朗。千里之外的江南仿佛近在咫尺。醉意中归家,梦境直接。前次用兰舟送别客人。双鲤鱼沉沉地传递消息。楼外的垂杨如此碧绿。问春天来了几天。

注释:

  • 半湿:形容花瓣上还带着露水,显得湿润。
  • 晴色:晴朗的天气。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归梦直:直接在梦中归家。
  • 兰舟:装饰华丽的船,常用于送别。
  • 双鲤:古代书信的代称,因书信常装在鲤鱼形状的木盒中传递。
  • 沈沈:深沉,这里指消息传递的深沉。
  • 垂杨:垂柳。

诗词背景: 张辑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景色和送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江南的思念和对春天的期待。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如旅居他乡或送别亲友。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半湿、晴色满窗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诗中的“千里江南真咫尺”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深切思念,仿佛江南就在眼前。后文的“前度兰舟送客”和“双鲤沈沈消息”则通过送别的场景,增添了一丝离愁别绪。结尾的“楼外垂杨如此碧,问春来几日”则回归到春天的主题,以垂杨的碧绿象征春天的生机,同时诗人对春天的到来充满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首句“花半湿”通过花的湿润状态,暗示了清晨的露水,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 “睡起一窗晴色”表达了诗人醒来时看到窗外晴朗的天气,心情也随之明朗。
  • “千里江南真咫尺”运用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深切思念。
  • “醉中归梦直”则通过“醉中”和“归梦直”两个词,表达了诗人醉意中直接在梦中归家的情景。
  • “前度兰舟送客”和“双鲤沈沈消息”通过送别的场景,增添了一丝离愁别绪。
  • “楼外垂杨如此碧”以垂杨的碧绿象征春天的生机。
  • “问春来几日”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到来充满期待。

修辞手法:

  • 夸张:“千里江南真咫尺”夸张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
  • 象征:“垂杨如此碧”以垂杨的碧绿象征春天的生机。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对春天的期待。通过描绘春日景色和送别的情景,诗人抒发了对远方和自然的情感。

意象分析:

  • 花半湿:清新自然的春日景象。
  • 晴色:晴朗的天气,明朗的心情。
  • 垂杨:春天的生机,对春天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千里江南真咫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答案:B

  2. 诗中的“双鲤沈沈消息”中的“双鲤”指的是什么? A. 真正的鲤鱼 B. 书信 C. 装饰品 答案:B

  3. 诗的结尾“问春来几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恐惧 B. 对春天的期待 C. 对春天的厌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描绘春日景色,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王维的《相思》:通过描绘红豆,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辑的《垂杨碧》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日景色,但张辑的诗更多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对春天的期待,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辑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