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梓山寺经堂》

时间: 2025-01-04 09:43:28

问俗来山郭,携春到隔溪。

花香破禅寂,林樾受莺啼。

欲和观音偈,聊乘醉墨题。

閒云若留客,不肯为余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问俗来山郭,携春到隔溪。
花香破禅寂,林樾受莺啼。
欲和观音偈,聊乘醉墨题。
閒云若留客,不肯为余西。

白话文翻译:

我向世俗询问,才来到山外的村落,
春天带着我走到溪水对岸。
花香打破了禅寺的宁静,
树林的树影中传来黄莺的啼叫。
我想要和观音的偈语唱和,
暂且借着醉酒来写些墨迹。
闲云若是留住客人,
却不愿意向我西去。

注释:

  • 俗来:指世俗的常态或习俗。
  • 山郭:山外的村落或城镇。
  • 携春:带着春天的气息。
  • 破禅寂:打破了禅寺的寂静。
  • 林樾:树林的树影、树荫。
  • 和观音偈:和观音菩萨的偈语一起吟唱。
  • 醉墨题:借着醉酒写字。
  • 閒云:悠闲的云朵。

典故解析:

“观音”指的是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的象征,代表着救苦救难。此处提到和观音的偈语,暗示了诗人与佛教的渊源及其对宁静与超脱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挚,元代诗人,字景升,号素斋,生于元代,活跃于诗词创作,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其诗常常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书梓山寺经堂》创作于元代,期间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抒发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现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问候和轻松的语气开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世俗的思考。通过描绘春天的到来和花香的弥漫,诗人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诗中的“花香破禅寂”一句,体现了自然界的活力与禅宗的静谧之间的矛盾,暗示了世俗与内心修行的冲突。接下来的“欲和观音偈”则表达了诗人对宗教思想的向往,渴望在酒醉之中与佛理相和。最后一句“閒云若留客”则抒发了对人生自在的憧憬,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整体来看,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哲理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问俗来山郭:诗人询问世俗,意在表达对人间琐事的关注,表明其身处于世俗与自然之间。
  • 携春到隔溪:春天的气息通过溪水延续,象征新生与希望。
  • 花香破禅寂:花香的浓郁打破了禅寺的安静,表现出自然的力量。
  • 林樾受莺啼:树影中传来黄莺的歌唱,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 欲和观音偈:表达了对观音智慧的向往,希望能在诗中表达宗教思想。
  • 聊乘醉墨题:借酒兴写下诗句,体现出诗人洒脱的个性。
  • 閒云若留客:闲云若留,表现出对逗留的渴望,象征着对自由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与“溪”相结合,象征生命的延续。
  • 拟人:闲云被赋予情感,表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世俗与宗教的感悟,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新生与希望。
  • 花香:代表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观音:象征慈悲与智慧。
  • :象征自由与闲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宗教人物是谁? A. 释迦牟尼
    B. 观世音菩萨
    C. 老子
    D. 孔子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A. 名利
    B. 宁静
    C. 战争
    D. 纷争

  3. “花香破禅寂”中的“破”字可以理解为: A. 促进
    B. 打破
    C. 维持
    D. 保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王维
  • 《题临安邸》—林升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内心的宁静,展现出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卢挚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禅宗与诗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