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见雪
穷居忘节序,见雪却忧寒。
渐渐山河失,依依道路难。
故人迷信息,无客渡乾桑。
况尔西南地,疲民夜不安。
白话文翻译
在偏僻的地方生活,忘记了季节的更替,看到雪降却感到寒冷。渐渐地山河景色变得模糊,依依不舍的道路变得艰难。老朋友的消息迷失了方向,没有客人能够渡过这片干枯的桑田。更何况在西南一带,疲惫的人民在夜里无法安宁。
注释
字词注释
- 穷居:指居住在偏远贫困的地方。
- 忘节序:忘记了季节的更替。
- 见雪:看到雪的降临。
- 渐渐:慢慢地。
- 山河失:山河的景色逐渐消失。
- 依依:依依不舍,形容对过往的留恋。
- 道路难:道路变得艰难。
- 故人:老朋友。
- 迷信息:信息迷失,无法联系。
- 渡:渡过。
- 乾桑:指干枯的桑田。
- 疲民:疲惫的百姓。
- 夜不安:夜里无法安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西南地”,可以引申为当时战乱频繁的地方,暗含社会动荡和百姓苦难的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诗人、画家,字季友,号白石,浙江人。他的诗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达对社会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代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雪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的百姓在困境中对生活的忧虑与思考。
诗歌鉴赏
《见雪》一诗展现了王冕对自然景象与人世苦难的深刻感受。开篇“穷居忘节序,见雪却忧寒”,诗人通过“雪”这一自然现象,传达了内心的不安与忧虑。雪的降临象征着冬季的寒冷,而此时却恰似诗人的心境一般,充满了凄凉和失落。接下来的“渐渐山河失,依依道路难”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失落感,诗人感受到周遭的环境和自己内心的隔阂,仿佛一切美好都在渐行渐远。
“故人迷信息,无客渡乾桑”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关心,然而现实却是消息无法传达,朋友间的联系变得疏远。这种孤独感在“况尔西南地,疲民夜不安”中达到高潮,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隐喻了社会的苦难,体现了对人民困境的同情。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与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穷居忘节序:生活在偏远的地方,已经忘记了季节的变化,反映出孤独和与世隔绝。
- 见雪却忧寒:看到雪的来临,却感到寒冷,隐喻内心的忧虑。
- 渐渐山河失:山河的美景逐渐消逝,这里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失去感。
- 依依道路难:道路变得艰难,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感慨。
- 故人迷信息:老朋友的消息难以联系,体现出人际关系的疏远。
- 无客渡乾桑:没有人能渡过干旱的桑田,暗示生存艰难。
- 况尔西南地:提到西南地区,暗指战乱与苦难。
- 疲民夜不安:百姓在夜里无法安宁,展示了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与寒冷结合,象征着诗人的内心感受。
- 对仗:如“忘节序”和“忧寒”,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如“渐渐山河失,依依道路难”,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感受与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索,情感基调悲凉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寒冷与孤独。
- 山河:代表自然美景与人们的情感寄托。
- 道路:象征人生的旅途与艰辛。
- 故人:代表人际关系的疏远与思念。
- 西南地:暗示社会动荡与人民困苦。
- 疲民:象征遭受苦难的百姓,体现社会背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王冕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西南地”主要指代什么?
a) 贫困地区
b) 战乱频繁的地方
c) 自然景观
d) 贸易中心 -
“见雪却忧寒”中的“雪”象征着什么?
a) 温暖
b) 生命
c) 孤独与寒冷
d) 友情
答案:
- c) 元代
- b) 战乱频繁的地方
- c) 孤独与寒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y 岑参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冕的《见雪》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两者都提及雪,但王冕更关注个体情感与社会现状,而岑参则表现了豪放的游子情怀,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王冕传》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元代文学史》
以上内容为《见雪》的详细解析与学习材料,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