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元夕》
时间: 2024-12-29 17:45: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元夕
作者: 王国维 〔近代〕
绰约衣裳,凄迷香麝,华灯素面光交射。
天公倍放月婵娟,人间解与春游冶。
乌鹊无声,鱼龙不夜,九衢忙杀闲车马。
归来落月挂西窗,邻鸡四起兰釭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元宵节的美丽景象。诗中女子身着华丽的衣裳,香气迷人,灯光璀璨,交相辉映。天上明月更是明亮动人,人们在这个春天的夜晚,尽情游玩。夜空下,乌鹊静默无声,鱼儿和龙舟在水中游弋,热闹的街道上车马繁忙。归家的时候,月光洒在西窗上,邻家的鸡也开始鸣叫,灯笼的光辉摇曳生姿。
注释
- 绰约:形容女子的姿态优美,衣衫华丽。
- 凄迷:迷人而又带有几分忧伤。
- 华灯:华丽的灯光。
- 素面:指未施粉黛的自然面容。
- 天公:天上的神灵。
- 婵娟:美丽的月亮。
- 九衢:指城市的繁华街道。
- 兰釭:兰香灯笼,形容灯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国维(1877-1927),字浩然,号静安,近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和哲学家。他以独特的审美观和深厚的学识,影响了中国现代诗词的创作和研究。
创作背景:该词创作于元宵节,描绘了节日的热闹与美丽,反映了王国维对传统文化和民俗的热爱。
诗歌鉴赏
《踏莎行·元夕》是一首描绘元宵节夜景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出节日的热闹与美丽。词中以“绰约衣裳”开篇,立刻引入了女性的优雅形象,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接着以“凄迷香麝”传达了节日的氛围,香气扑鼻,令人沉醉。华灯与素面相交相辉,体现了节日的温馨与热烈。
“天公倍放月婵娟”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夜空的明亮,月光洒下,仿佛神明的眷顾。诗中“乌鹊无声,鱼龙不夜”两句则表现了宁静与喧嚣的对比,街道上车马繁忙,却又不失宁静的夜晚。最后的归家意象,给人以温暖的归属感,邻家的鸡鸣声和摇曳的灯光,勾勒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元宵节的喜庆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绰约衣裳,凄迷香麝:描绘女子的优雅与香气,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
- 华灯素面光交射:灯光与女子的自然面容相互辉映,展现出节日的热闹。
- 天公倍放月婵娟:月亮明亮如玉,象征着美好与吉祥。
- 人间解与春游冶:人们在春天的夜晚尽情游玩,体现了节日的欢乐。
- 乌鹊无声,鱼龙不夜:夜晚是静谧的,但街道依然热闹。
- 九衢忙杀闲车马:繁忙的街道上车水马龙,展现出城市的活力。
- 归来落月挂西窗:描绘归家的宁静时刻,月光洒在窗前。
- 邻鸡四起兰釭灺:邻家的鸡鸣声和灯光摇曳,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公倍放月婵娟”,将天公比喻为给予月亮光辉的神灵。
- 对仗:如“乌鹊无声,鱼龙不夜”,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元宵节的喜庆氛围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达了对家庭、亲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衣裳:象征女性的优雅与美丽。
- 华灯:象征节日的热闹与欢庆。
- 明月:象征美好、团圆。
- 鸡鸣:象征家庭的温馨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国维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元宵节
- C. 端午节
- D. 春节
-
“绰约衣裳,凄迷香麝”中的“凄迷”意指什么?
- A. 悲伤
- B. 迷人
- C. 平淡
- D. 忧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元夕》 - 辛弃疾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国维的《踏莎行·元夕》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都描绘了元宵节的场景,但王国维更侧重于描写节日的细腻与温馨,而辛弃疾则更注重表达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国维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元宵节的文化与传说》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王国维的《踏莎行·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