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月初残》

时间: 2024-12-29 17:09:53

月初残,门小掩,看上大堤去。

徒御喧阗,行子黯无语。

为谁收拾离颜,一腔红泪,待留向、孤衾偷注。

马蹄驻,但觉怨慕悲凉,条风过平楚。

树上啼鹃,又诉岁华暮。

思量只有,人间年年征路。

纵有恨,都无蹄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初残,门小掩,看上大堤去。
徒御喧阗,行子黯无语。
为谁收拾离颜,一腔红泪,待留向孤衾偷注。
马蹄驻,但觉怨慕悲凉,条风过平楚。
树上啼鹃,又诉岁华暮。
思量只有,人间年年征路。
纵有恨,都无蹄处。

白话文翻译:

初月已残,门轻轻关上,望向大堤。
车马喧闹,行人却默默无言。
为了谁收拾离愁,一腔红泪,想要留向孤床偷偷倾诉。
马蹄停下,只觉怨恨与悲凉,微风吹过平原与楚地。
树上啼叫的杜鹃,又诉说着岁月的渐渐凋零。
细想只有,人间年年都是征途。
纵使心中有恨,却无处可去。

注释:

  • 月初残:初月快要消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残缺。
  • 门小掩:轻轻关上小门,暗示着内心的封闭与孤独。
  • 徒御喧阗:徒步和马车声喧闹,形成一种对比,行人却无言以对,反映了内心的孤寂。
  • 一腔红泪:形象地表现出深重的悲伤与思念。
  • 怨慕悲凉:复杂的情感交织,既有怨恨也有思念,表现了对过去的怀念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国维(1877-1927),字伯敏,号静安,近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和评论家。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人生、历史的思考,以及对美的追求,风格清新而深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国维的晚年,正值个人与国家动荡之时,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往事的追忆,显示出他对生命的深沉思考。

诗歌鉴赏:

《祝英台近·月初残》以极简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诗的开头“月初残,门小掩”,通过初月的残缺象征了内心的孤独与情感的缺失,紧接着“徒御喧阗,行子黯无语”,描绘出外界的喧闹与内心的沉默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孤独的情绪。

“为谁收拾离颜”,此句深入探讨了情感的去向与归属,接下来的“一腔红泪”则直指作者内心深处的悲哀。接着,“马蹄驻,但觉怨慕悲凉”,通过马蹄的停顿,传达出一种怨恨与思念交织的复杂情感。最后的“纵有恨,都无蹄处”则将全诗推向高潮,表现出对过往的无奈与无助。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爱情、时间的深刻感悟,具有强烈的代入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初残,门小掩:初月的残缺使人感到孤独,门的轻掩象征着内心的封闭。
  • 徒御喧阗,行子黯无语:外面的热闹与内心的沉默形成强烈对比。
  • 为谁收拾离颜,:反映出对离别的思考与情感的归宿。
  • 一腔红泪,待留向孤衾偷注: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与悲伤。
  • 马蹄驻,但觉怨慕悲凉:感受到的情感复杂,怨恨与思念交织。
  • 条风过平楚:大自然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相辅相成。
  • 树上啼鹃,又诉岁华暮:杜鹃声诉说着时光的流逝与无情。
  • 思量只有,人间年年征路:人生如旅途,充满了无奈与惆怅。
  • 纵有恨,都无蹄处:即使心中有怨恨,也无处可去,暗示着生活的无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初残”比喻内心的孤独。
  • 拟人:如“树上啼鹃”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对情感的追忆与思考,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感悟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暗示个人的内心与外界的隔阂。
  • 马蹄:象征人生的旅途与去向。
  • 杜鹃: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祝英台近·月初残》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国维
    • C. 杜甫
  2. 诗中“月初残”象征什么?

    • A. 年龄的增长
    • B. 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缺失
    • C. 自然的美丽
  3. 诗句“纵有恨,都无蹄处”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无奈与孤独
    • B. 快乐与满足
    • C. 忧伤与希望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诗词对比: 王国维的《祝英台近·月初残》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都表达了对失去的深切怀念,但前者更偏向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后者则更注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王国维《人间词话》
  • 现代诗词鉴赏与解析书籍
  • 关于王国维生平与创作的相关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