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

时间: 2025-01-04 09:02:27

叹世间多少痴人,多是忙人,少是闲人。

酒色迷人,财气昏人,缠定活人。

钹儿鼓儿终日送人,车儿马儿常时迎人。

精细的瞒人。

本分的饶人。

不识时人,枉只为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折桂令

叹世间多少痴人,多是忙人,少是闲人。
酒色迷人,财气昏人,缠定活人。
钹儿鼓儿终日送人,车儿马儿常时迎人。
精细的瞒人。本分的饶人。
不识时人,枉只为人。

白话文翻译:

感叹世间有多少痴迷的人,忙碌的人多,闲适的人少。
美酒和色欲让人沉迷,财富和运气让人迷惑,缠绕着活着的人。
锣鼓声整天送走人,马车也常常迎接人。
精明的人总是隐瞒别人,而本分的人却能宽容待人。
不懂得时势的人,白白为他人而活。

注释:

  • 痴人:心智愚钝的人,形容那些沉迷于某种事物而无法自拔的人。
  • 忙人:指忙碌的人,强调世间忙碌的人占多数。
  • 酒色:指酒和色欲,泛指享乐的事物。
  • 缠定活人:形容生活中种种牵绊、约束,让人无法自在生活。
  • 钹儿鼓儿:指锣鼓等乐器,暗示社会的喧嚣。
  • 本分的饶人:本分的人宽容待人,乐于助人。
  • 不识时人:不懂得人情世故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这首《折桂令》为元代佚名作品。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以杂剧和曲艺著称,诗词风格较为自由,内容多样。

创作背景:

在元代,社会动荡与经济发展并存,许多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这首词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表达对人们痴迷于享乐和忙碌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折桂令》以其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世态人情,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全诗通过对比“痴人”和“忙人”,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浮躁与追逐,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渴望。诗中“酒色迷人,财气昏人”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人们为了享乐而迷失自我的状态,既有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无奈,又有对世俗的批判。

整首词语句简练却层次分明,运用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诗句富有音律美,增强了表达的力量。此外,诗中反复提及的“人”,不仅是对个体的描绘,更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反映。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揭示了人们在忙碌与浮华中迷失自我的现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叹世间多少痴人,多是忙人,少是闲人。
    诗人首先感叹世间的痴迷与忙碌,指出真正悠闲的人寥寥无几,反映出一种社会的普遍现象。

  • 酒色迷人,财气昏人,缠定活人。
    这里提到的“酒色”和“财气”,是指人们为物质享受而沉迷,导致心智昏迷,被生活的繁琐所缠绕。

  • 钹儿鼓儿终日送人,车儿马儿常时迎人。
    描绘了一种热闹的场景,日常生活的繁忙与喧嚣,暗示着人们忙于迎送,缺少内心的宁静。

  • 精细的瞒人。本分的饶人。
    这里对比了精明的人与本分的人的不同,前者往往以隐瞒为生,而后者则宽容待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 不识时人,枉只为人。
    最后一句总结了整首词的主题,强调了不懂得社会时势的人,最终只是在为他人而生活,失去了自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酒色迷人,财气昏人”形成了整齐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诗中多次使用“人”,形成排比,突出了人们的共性与社会现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人们生活状态的观察,表达了对忙碌、浮躁社会的批判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一种对人性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痴人:象征着沉迷与愚笨。
  • 忙人:象征着现实中的追逐与浮躁。
  • 酒色:象征着物质享受的诱惑。
  • 钹儿鼓儿车儿马儿:象征着社会的喧嚣与繁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痴人”主要指什么?

    • A. 忙碌的人
    • B. 沉迷于某种事物的人
    • C. 悠闲的人
  2. “酒色迷人”的意思是?

    • A. 酒和色欲让人沉迷
    • B. 酒和色欲让人清醒
    • C. 酒和色欲是好事
  3. 诗中提到的“本分的饶人”指的是?

    • A. 精明的人
    • B. 宽容待人的人
    • C. 忙碌的人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反映了对世俗的批判与对人性的思考。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享乐的追求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与《折桂令》的对比:两者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但《登高》更侧重于抒情,而《折桂令》则更具社会批判性。

参考资料:

  • 《元曲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情感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