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慢 咏陶元亮,同华商原》
时间: 2025-01-01 11:59: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乞食何穷,为农已老,鸿鹄高飞千里。
盈掬黄花,一尊渌酒,烂醉南山画里。
乐天知命,乘化逍遥,那论贤愚五子。
自归来,谢却征书,耻作安刘园绮。
忆前人百甓宜劳,八州建节,身傍浔阳开士。
细咏荆轲,长怀易水,此岂山林步履。
典午遗墟,中原沉陆,歌哭心迷悲喜。
托闲情,一赋非瑕,我有所思而已。
白话文翻译:
乞讨的生活无尽无穷,我已经老了,早已为农。就像那鸿鹄高飞千里。
手中捧着黄花,举杯渌酒,醉倒在南山的画境之中。
乐天知命,随遇而安,何必计较贤愚五子之事。
我自己回来了,拒绝了征书,羞于做安刘园中的绮丽之人。
回忆前人,百甓宜劳,八州建节,身旁浔阳的士人。
细细吟咏荆轲,长怀易水,这地方怎能是山林的步履。
典午的遗墟,中原的沉陆,歌哭之间,心中迷惘悲喜交织。
托着闲情,写下这首诗并无瑕疵,我只是有所思而已。
注释:
- 乞食何穷:乞讨的生活是无穷无尽的。
- 鸿鹄:一种高飞的鸟类,象征志向远大。
- 盈掬:手中捧着。
- 渌酒:清澈的美酒。
- 安刘园:指刘备的桃园结义,意指安于现状。
- 百甓:古代用来形容劳苦的事物。
- 荆轲: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象征英雄气概。
- 易水:易水河,荆轲刺秦王的地方。
- 典午遗墟:指古代中午时分的遗址,暗含历史的沧桑。
- 心迷悲喜:内心的迷惘与悲喜交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夏,明代诗人,其作品风格清新,常以个人情感为主线,表达对社会及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社会变迁之际,诗人或许受到当时政治动荡的影响,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苏武慢 咏陶元亮,同华商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中通过对乞讨、农耕、饮酒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提到“乞食何穷”,流露出对乞讨生活的无奈,而“鸿鹄高飞千里”则表明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理想。接着“盈掬黄花,一尊渌酒”描绘了诗人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及时行乐,醉倒在自然的美景之中。
诗中的“乐天知命”反映了诗人对命运的淡然态度,拒绝卷入纷扰的社会斗争,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理想。同时,诗人提到的历史人物,如荆轲,既是对英雄气概的怀念,也是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间矛盾的反思。最后,诗人以“我有所思而已”总结全篇,展现了其内心的独立思考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立思考,传达出一种超脱俗世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乞食何穷:表达了乞讨生活的无奈。
- 为农已老:强调诗人年事已高,已经在农耕中度过了大半生。
- 鸿鹄高飞千里:象征着志向和理想。
- 盈掬黄花,一尊渌酒:描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乐天知命:表现了诗人对命运的知足态度。
- 自归来,谢却征书:拒绝了外界的干扰。
- 忆前人百甓宜劳:追忆历史,感慨前人的努力。
- 细咏荆轲:表达对英雄事迹的敬意。
- 典午遗墟:指古代历史的遗迹,感叹岁月的流逝。
- 托闲情,一赋非瑕:即使写作也不求完美,表达一种随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鸿鹄高飞千里”,比喻志向。
- 拟人:赋予黄花与酒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歌哭心迷悲喜”,对称工整,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渗透着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个人内心的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鸿鹄:象征志向远大。
- 黄花:代表自然和美好。
- 渌酒:象征生活的乐趣。
- 荆轲:象征英雄气概与反抗精神。
- 易水:带有历史的沉重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鸿鹄”象征什么?
- A. 忍耐
- B. 志向远大
- C. 乞讨生活
- D. 田园生活
-
“乐天知命”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什么态度?
- A. 反抗
- B. 无奈
- C. 知足
- D. 迷惘
-
诗中提及的“荆轲”是代表什么?
- A. 诗人
- B. 英雄
- C. 乞丐
- D. 农民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现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但更侧重于豪情与酒。
- 杜甫《春望》:则是对社会动荡的深沉思考,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选集》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