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丹阳神光灿》
时间: 2025-01-06 09:01: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丹阳神光灿
作者: 马钰 〔元代〕
披蓑携杖,坦荡逍遥。
都缘识破尘嚣。
终日狂歌狂舞,有似王乔。
好与童稚嬉戏,更有时相伴渔樵。
无萦系,得真欢真乐,真寂真寥。
闲访山居禅老,使予心,云鹤引过溪桥。
月下归来,拉得三两知交。
松间庵前小酌,抚玉琴,宝鼎香烧。
无俗论,愿将来,同上丹霄。
白话文翻译
披上蓑衣,手持竹杖,心境开阔,逍遥自在。
这都是因为看破了世间的纷扰。
整天狂歌狂舞,像王乔那样。
喜欢与孩子们嬉戏,偶尔与渔夫和樵夫为伴。
没有牵挂,获得真正的快乐和乐趣,
体验真正的宁静和孤寂。
闲暇时去山中拜访禅师,让我的心灵,像云雾一样飘过溪桥。
月下归来,邀上三两好友。
在松林间的庵前小酌,弹奏玉琴,香炉中宝鼎的香气袅袅升起。
不谈世俗之事,希望将来,能一起升上仙界。
注释
- 披蓑携杖:披上蓑衣,手持竹杖,形象化的描绘了游隐的生活状态。
- 王乔:王乔是古代隐士,象征逍遥自在的生活。
- 童稚:指小孩子,表达了诗人对童真与纯真的向往。
- 云鹤:云和鹤,象征高远的志向和悠闲的生活。
- 丹霄:指高远的天空,通常与升仙、长生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诗人,擅长写道教、山水题材的诗作。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马钰的诗风清新洒脱,富有哲理,常常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生活压力增大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隐逸生活,表达自己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反映出人们对于世俗纷扰的思考与超脱。
诗歌鉴赏
《满庭芳 丹阳神光灿》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它传达了一种超然脱俗的生活态度。诗中,马钰通过“披蓑携杖”勾勒出了一幅悠然自得的山野图景,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自由的热爱。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不仅沉醉于狂歌舞乐,也喜欢与童稚玩耍,这种纯真无邪的情感,恰恰反映出他心灵深处的渴望。
“无萦系,得真欢真乐,真寂真寥”是全诗的情感核心,表现出一种对真实生活的追求。诗人希望摆脱世俗的束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宁静。接下来的“闲访山居禅老”,则展示了他对智者的敬仰与向往,渴望通过交流与学习来提升自我。最后,以“愿将来,同上丹霄”结束,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在此将世俗与仙境的对比深化,展现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披蓑携杖,坦荡逍遥:描绘诗人手持竹杖,身披蓑衣,游走于自然间,意境开阔自由。
- 都缘识破尘嚣:强调看破世俗纷扰,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 终日狂歌狂舞,有似王乔:类比王乔的生活,表现出一种洒脱。
- 好与童稚嬉戏:表现对童趣的珍视,传递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
- 更有时相伴渔樵:与渔夫和樵夫相伴,体现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 无萦系,得真欢真乐,真寂真寥:强调无牵挂的生活状态,追求真实的快乐与宁静。
- 闲访山居禅老:展现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追求精神的升华。
- 月下归来,拉得三两知交:月夜归来,和朋友小聚,体现友情的温暖。
- 松间庵前小酌,抚玉琴,宝鼎香烧:描述在山间庵堂的生活,体现悠闲的生活方式。
- 无俗论,愿将来,同上丹霄:结束时展望未来,渴望与友人一起追求更高的理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闲访山居禅老”,形成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云鹤引过溪桥”,用云鹤比喻自由的追求,富有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真诚友谊的珍视,同时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蓑衣、竹杖:象征隐逸与自然。
- 童稚:代表纯真无邪的乐趣。
- 渔樵:象征平凡生活的智慧与朴实。
- 丹霄:象征着理想的高远和追求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王乔”,他象征着什么? A. 忍耐
B. 逍遥自在的生活
C. 社会纷扰 -
诗人希望将来与朋友一起去哪里? A. 田园
B. 丹霄
C. 城市 -
“无萦系”在诗中表达了什么? A. 担忧
B. 追求真实的快乐
C. 思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同样表达隐逸生活的美好。
- 《山中杂诗》王维:描绘自然与生活的和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对比,马钰的《满庭芳》更显得活泼与洒脱,而陶渊明则更为沉静。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各自的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