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中元节途次蒙阴追悼亡女》
时间: 2025-01-21 09:51: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中元节途次蒙阴追悼亡女
作者:陈维崧
庾氏苟娘,左家娇女,慰情谁道非男。
铭椒颂菊,略涉也粗谙。
每岁因爷作客,恒归伴阿母香奁。
天涯信,灯花蟢子,频向紫姑占。
江淹。何限恨,半生婚嫁,怨极愁添。
只今朝五岳,敢诩幽探。
惆怅中元令节,家山事梵呗庄严。
蒙阴畔,两行红泪,寄不到江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亡女的深切怀念。在庾氏家中,那位娇美的女儿,慰藉情感的谁能说不是男性?铭刻在心的香椒和菊花,虽是略懂其意。每年因父亲出门做客,总是陪伴着母亲的香奁而归。天涯海角间,灯笼花和蟢子频频向紫姑占卜。江淹的悲恨何其无尽,半生的婚嫁,愤恨愁苦更是加深。如今在这五岳之巅,敢自称幽探。惆怅的中元节,家乡的事情如梵呗般庄严。在阴影之下,两行红泪,无法寄送至江南。
注释
- 庾氏:指庾氏家族,代表了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 苟娘:指可怜的女儿。
- 铭椒颂菊:铭刻于心的香椒和菊花,象征着追忆。
- 紫姑:传说中的神女,掌管婚姻与命运。
- 江淹:古代诗人,因情感悲苦而著称。
- 蒙阴:指亡女的阴影,表达对其逝去的哀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45-1711),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情感丰富的作品著称。他的诗风常常融入个人经历和浓厚的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中元节时写的,表达了作者对亡女的深切怀念。中元节是祭奠亡灵的日子,诗人恰逢此节,借此机会表达了他对女儿的思念与哀痛。
诗歌鉴赏
这首《满庭芳》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父亲对亡女的无尽怀念。诗人通过对“庾氏苟娘”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娇弱却又令人心疼的形象,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思考。诗中提到的“铭椒颂菊”不仅是对亡女的追忆,也是对生活中细微之美的捕捉。每年因父亲外出做客时,作者总是伴着母亲,暗示了家庭的温情与惆怅交织。
“天涯信,灯花蟢子”一联,则表现了身处异地、无尽思念的心情,通过灯花与蟢子所象征的命运,强化了对亡女的情感寄托。尤其是“只今朝五岳,敢诩幽探”,表达了在广阔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解脱,却又无法摆脱悲伤的束缚。
整首诗在中元节的氛围下,愈加显得庄重而哀伤,最后两行红泪的意象更是点睛之笔,深深打动人心。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既有对家庭的温暖回忆,也有对亡者的深切哀痛,展现了人性中最柔软的一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庾氏苟娘,左家娇女,慰情谁道非男。:开篇便点出亡女的身份,强调她的娇弱与可怜。
- 铭椒颂菊,略涉也粗谙。:表达对亡女的追忆之情,虽略懂但情感深厚。
- 每岁因爷作客,恒归伴阿母香奁。:每年父亲出门,自己陪伴母亲,表现出对家庭的眷恋。
- 天涯信,灯花蟢子,频向紫姑占。:身处天涯,借灯花蟢子象征命运之无常,频频向神女祈求。
- 江淹。何限恨,半生婚嫁,怨极愁添。:引述江淹,表达对命运的无奈与婚姻的怨恨。
- 只今朝五岳,敢诩幽探。:面对五岳的壮丽,内心却感到渺小与无助。
- 惆怅中元令节,家山事梵呗庄严。:中元节的庄重与哀伤交织,家乡的事情显得庄严。
- 蒙阴畔,两行红泪,寄不到江南。:最后的悲痛在于无法将思念寄往江南,泪水流淌而不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灯花蟢子”比喻命运的无常。
- 拟人: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增强情感的传达。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对亡女的追忆与思念,探讨了命运无常与家庭情感的复杂交织,表达了人性中最为柔软与脆弱的一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庾氏苟娘:象征着脆弱与无辜的女性形象。
- 铭椒颂菊:象征追忆与纪念。
- 灯花蟢子:象征命运与未来。
- 五岳:象征自然的雄伟与人的渺小。
- 红泪:象征深切的哀伤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庾氏苟娘”指的是?
- A. 一位流浪者
- B. 一位亡女
- C. 一位母亲
-
中元节的主题是什么?
- A. 祭奠先人
- B. 祈求丰收
- C. 庆祝团圆
-
“灯花蟢子”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花朵
- B. 命运的无常
- C. 富贵荣华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杜甫与陈维崧:杜甫的作品多表现对国家、民生的忧虑,而陈维崧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 李白与陈维崧:李白的豪放与陈维崧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李白常常借酒抒怀,而陈维崧则通过追忆表达哀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情感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