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虚周道士还俗多年而贫老如故元帅石末公怜其无依复令归观就养》
时间: 2025-01-19 21:46: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鹤栖青松,愿与人世违。
松高风露寒,却向人间飞。
江湖无稻粱,岁莫将畴依。
稽首浮丘公,涕泪洒毛衣。
浮丘怜老鹤,解悟既往非。
浴以丹池泉,照以若木晖。
翛然骨髓清,还向青松归。
松叶烟茸茸,松华雾菲菲。
可栖复可食,其乐天下稀。
如何从雁骛,喋呻图身肥。
白话文翻译
白鹤栖息在青松上,愿意与世俗生活相违背。
松树高耸,风露寒冷,却又向人间飞去。
江湖之地没有稻米和粮食,岁月难以依靠田地。
恭敬地向浮丘公致敬,泪水洒落在我的衣服上。
浮丘公怜悯这只老鹤,领悟到过去的一切都是非。
在丹池的泉水中洗浴,沐浴在若木的光辉下。
我神清气爽,依然向青松归去。
松叶如烟般轻盈,松花似雾般飘渺。
既可以栖息又可以食用,其乐在世间实属稀少。
然而如何能从雁阵中飞去,喋喋不休地追求身体的肥胖?
注释
- 白鹤:一种象征高洁的鸟,常与道教隐逸生活相关。
- 青松:松树,象征坚贞不屈的精神。
- 浮丘公:道教神仙,象征长生不老的理想。
- 丹池泉:象征长生的泉水,暗指修道和洗净心灵。
- 松华雾菲菲:形容松树的美丽和清新,传达一种自然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季高,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以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社会的敏锐观察而闻名,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刘基还俗后,他经历了世俗生活的艰辛与孤独,借白鹤和青松的意象,抒发对自由和精神归宿的渴望,反映了他对道教哲学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白鹤和青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开篇的“白鹤栖青松”直接引出诗歌的主题,白鹤作为自由和高洁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道教隐逸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松高风露寒,却向人间飞”,则表现了他内心的挣扎,尽管向往自然的静谧,却又无法完全摆脱世俗的牵绊。
“江湖无稻粱,岁莫将畴依”这一句,诗人感受到生活的困顿和对物质的无奈,展现了生存的艰难。而“稽首浮丘公,涕泪洒毛衣”则表露了他对长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流露出对浮丘公的敬仰和对自己处境的感伤。
最后,诗人在“浴以丹池泉,照以若木晖”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回归自然,体会“可栖复可食,其乐天下稀”的淡泊生活,表达了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超脱,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也有对理想生活的美好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鹤栖青松: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愿与人世违: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 松高风露寒:描绘了自然的清冷和孤独。
- 却向人间飞:内心的冲突,无法完全摆脱世俗。
- 江湖无稻粱:生活困顿,缺乏物质保障。
- 岁莫将畴依:对未来无依无靠的忧虑。
- 稽首浮丘公:表示对道教思想的敬仰。
- 涕泪洒毛衣:流露出情感的脆弱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白鹤和青松的比喻,寓意自然与自由。
- 拟人:松树似乎带有情感,进一步渲染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可栖复可食”对“白鹤栖青松”,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对比,展现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鹤:象征自由、高洁、超脱的生活。
- 青松:象征坚韧、长青和自然的宁静。
- 浮丘公:道教理想中的长生不老者,代表心灵的寄托。
- 丹池泉:象征着清净和心灵的洗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鹤栖于哪种树上?
- A. 青松
- B. 白杨
- C. 梅树
-
诗中提到的“浮丘公”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道教理想
- C. 物质财富
-
诗人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 A. 否定
- B. 接受
- C. 无所谓
答案
- A. 青松
- B. 道教理想
- A. 否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将进酒·君不见》 - 李白
- 《夜泊牛斗星》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同样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但更侧重于豪放与饮酒作乐的态度。
- 王维《山居秋暝》:与刘基诗歌中的自然意象相似,但更强调宁静与和谐的生活。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道教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