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其四》

时间: 2024-09-19 21:29:45

季世罕上寿,百岁为长年。

轩皇不可见,颜冉复谁怜。

安期乘彩虹,羡门驾紫烟。

朝游蓬莱岛,夕宿曾城巅。

常恐声风枝,摧折沧海田。

徒令骊山客,想望称神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季世罕上寿,百岁为长年。
轩皇不可见,颜冉复谁怜。
安期乘彩虹,羡门驾紫烟。
朝游蓬莱岛,夕宿曾城巅。
常恐声风枝,摧折沧海田。
徒令骊山客,想望称神仙。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混乱的时代,长寿的人非常稀少,活到一百岁才算得上长命百岁。轩辕黄帝已经不可见,颜渊的德行又有谁会怜惜呢?安期生乘着彩虹而行,羡慕那驾驭紫烟的门徒。早上游玩蓬莱仙岛,晚上又在曾国的山顶安宿。常常害怕风声吹动树枝,损伤了沧海的田地。只让骊山的客人,空自向往那些被称为神仙的人。

注释:

  • 季世:指末世,形容动荡不安的时代。
  • 轩皇:指轩辕黄帝,古代传说中的圣王,象征长生不老。
  • 颜冉:指颜渊,孔子的学生,象征高尚的品德。
  • 安期:指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长生者,乘彩虹而行。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长生之地。
  • 骊山:骊山是古代著名的名山,常与神仙传说有关。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静斋,元代文学家、政治家,其诗词以表现忧国忧民、抒发个人情感而著称。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元末,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借古代神仙传说表达对长生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刘基的《杂诗 其四》以其独特的视角,探讨了长寿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诗中通过对长生者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开篇的“季世罕上寿”直接揭示了时代的悲哀:在这个乱世中,长寿变得极为稀少,百岁已是极限,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诗中提到的轩皇和颜冉,象征着传统文化中的长生理想,却在现实中显得遥不可及。

“安期乘彩虹,羡门驾紫烟”两句,通过安期生的形象,描绘出一种理想化的长生状态,令人向往。接下来的“朝游蓬莱岛,夕宿曾城巅”则展现了悠然自得的仙人生活,反衬出现实的无奈与困苦。最后两句“常恐声风枝,摧折沧海田”则传达出一种对现实的担忧,生怕理想被现实所摧毁,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忧虑。

整首诗营造出一种失落、渴望与现实的矛盾,体现了诗人对长生的向往与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季世罕上寿:在这个乱世中,长寿的人非常稀少。
    • 百岁为长年:活到一百岁算是长寿。
    • 轩皇不可见:轩辕黄帝已经不可见。
    • 颜冉复谁怜:颜渊的德行又有谁会怜惜呢?
    • 安期乘彩虹:安期生乘着彩虹而行,象征着长生。
    • 羡门驾紫烟:羡慕那驾驭紫烟的门徒,表现出对超凡生活的向往。
    • 朝游蓬莱岛,夕宿曾城巅:早上游玩蓬莱仙岛,晚上在曾国的山顶安宿,描绘了理想中的生活。
    • 常恐声风枝,摧折沧海田:常常害怕风声吹动树枝,损伤了沧海的田地,表达对现实的忧虑。
    • 徒令骊山客,想望称神仙:只让骊山的客人,空自向往那些被称为神仙的人。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安期乘彩虹”,比喻长生者的理想生活。
    • 对仗:如“朝游蓬莱岛,夕宿曾城巅”,对称工整,增强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长生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体现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长寿:象征着人们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轩皇、颜冉:象征着传统文化中的长生理想和品德的高尚。
  • 蓬莱、骊山:象征着理想中的仙境,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轩皇”指的是谁?

    • A. 孔子
    • B. 黄帝
    • C. 颜渊
  2. 诗人对现实的态度是:

    • A. 乐观
    • B. 无奈
    • C. 忧虑
  3. “朝游蓬莱岛,夕宿曾城巅”描述的是: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生活
    • C. 旅行经历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更多地融入了李白的豪放与洒脱。
  • 《山居秋暝》:王维则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宁静与和谐的生活理想。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元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