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 其六》

时间: 2025-01-04 11:39:25

吾山一何高,清凉屹相望。

龙头出白塔,佛屋压青嶂。

云光见秋半,旭日发豪相。

峨峨宝楼阁,金界俨龙象。

乡曲二十年,香火阙瞻向。

金花香绵芊,梦想云雨上。

福田行欲近,重为诗酒障。

终当陟层巅,放眼天宇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吾山一何高,清凉屹相望。
龙头出白塔,佛屋压青嶂。
云光见秋半,旭日发豪相。
峨峨宝楼阁,金界俨龙象。
乡曲二十年,香火阙瞻向。
金花香绵芊,梦想云雨上。
福田行欲近,重为诗酒障。
终当陟层巅,放眼天宇旷。

白话文翻译:

我的山真高啊,清凉的空气在远处相望。
龙头山上耸立着白塔,佛教的屋宇压在青翠的山峦上。
云光映照着秋天的一半,旭日散发着豪迈的光芒。
高耸的宝楼阁,金色的界限如同龙和象般庄严。
乡村的那二十年,香火气息向我招展。
金花的香气绵延,梦想如同云雨飞升。
想要接近福田,却又被诗酒的障碍阻挡。
终究会登上高峰,放眼天际的辽阔。

注释:

  • 吾山:指诗人所处的山,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
  • 清凉:指空气清新,给人以舒适感。
  • 龙头:形容山的形状,雄伟壮观。
  • 白塔:佛教建筑,象征着宗教的庄严。
  • 香火:指寺庙中的香火,寓意信仰和寄托。
  • 福田:比喻修行或积德的地方,期望得到福报。
  • 陟层巅:登上高峰,象征追求和理想的实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柱山人”,金朝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思考而著称,尤其在诗词创作上风格独特,善于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好问登山读书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在金朝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他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托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高山为背景,通过对山景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清净与追求。开篇直入主题,描述山的高耸与清凉,营造出一种舒适的氛围。诗中“龙头出白塔,佛屋压青嶂”两句,生动地勾勒出山中佛教建筑的庄严,与自然的雄伟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接下来的“云光见秋半,旭日发豪相”,通过光影的变化,表现了秋日的宁静与生机。诗中“乡曲二十年,香火阙瞻向”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宗教信仰的延续,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最后两句“终当陟层巅,放眼天宇旷”不仅表达了诗人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也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山一何高:开篇即引入山的高度,彰显其威严。
  • 清凉屹相望:形容山的气候宜人,给人以清新之感。
  • 龙头出白塔:形象地描绘出山的形状与人造建筑的结合。
  • 佛屋压青嶂:佛教建筑的存在,暗含宗教文化的影响。
  • 云光见秋半:通过秋天的云彩和光线,反映出季节的变化。
  • 旭日发豪相:旭日的光芒象征着希望和豪情。
  • 峨峨宝楼阁:高耸的楼阁象征着人类的智慧与创造。
  • 金界俨龙象:金色的界限给人以庄重感,借用龙象形象增强气势。
  • 乡曲二十年:追溯过往,表达对故乡的深情。
  • 香火阙瞻向:香火的延续象征着信仰的坚持。
  • 金花香绵芊:金花的香气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梦想云雨上:梦想如云雨般美好而飘渺。
  • 福田行欲近:表达对修行和积德的渴望。
  • 重为诗酒障:诗酒成为障碍,反映生活的无奈。
  • 终当陟层巅:表达理想的追求与不懈努力。
  • 放眼天宇旷:展望辽阔的未来,蕴含着希望与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头”、“佛屋”,以形象的比喻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清凉屹相望”与“云光见秋半”,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 拟人:通过“梦想云雨上”,将梦想赋予了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高远与壮丽,代表理想和追求。
  2. 白塔:代表佛教文化,象征宁静与信仰。
  3. :象征成熟和收获,反映时间的流逝。
  4. 龙象:象征力量与威严,寓意人类的智慧与创造。
  5. 香火:象征信仰与希望,表达对故乡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元好问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龙头出白塔”描绘了什么?

    • A. 山的形状
    • B. 河流的流向
    • C. 树的高度
    • D. 城市的繁华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故乡的思念
    • B. 对未来的憧憬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人生的无奈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元好问的《九日读书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高山的景色,但前者更注重人文情怀的表达,而后者则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好问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