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平遥集福寺
作者: 刘涛 〔金朝〕
院僻和僧静,门閒与昼长。
燕泥朝雨淖,蝶蕊晚风香。
野兴煎诗思,乾愁绕客肠。
青奴如解事,供我莫窗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寺院环境,安静的僧人和悠长的白天让人感到舒适。在早晨的雨水滋润下,燕子在泥土中飞舞;傍晚的微风中,花蕊散发出香气。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激起了诗兴,但心中的忧愁又缠绕着他。若是青奴能够理解我的心情,便能为我送来这窗前的清凉。
注释
- 院僻:指院落偏僻,安静。
- 和僧静:与僧人一起静谧。
- 门閒:门口闲适。
- 燕泥:燕子在泥土中的活动,描绘了生动的场景。
- 朝雨淖:早上的雨水使泥土湿润。
- 蝶蕊:指花蕊,吸引蝴蝶。
- 晚风香:晚风带来的花香。
- 野兴:自然的兴致。
- 煎诗思: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 乾愁:心中的忧愁。
- 青奴:指青色的仆人,可能是意指自然中的小动物。
- 莫窗凉:希望能带来窗前的凉意。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宁静的寺院和自然景象,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情感的思索。诗中“青奴”一词,可能指代自然界的小动物,亦可看作是一种对自然的拟人化,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涛,金朝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人生感悟,以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吸引了众多读者。
创作背景
《宿平遥集福寺》作于寺院之中,表现了诗人在宁静环境中的思考与感悟。诗人在此处寻找心灵的宁静,抒发内心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重视。
诗歌鉴赏
《宿平遥集福寺》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开篇“院僻和僧静,门閒与昼长”便细腻地描绘出一个安静的寺院环境,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接下来的“燕泥朝雨淖,蝶蕊晚风香”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中。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开始流露出内心的忧愁:“野兴煎诗思,乾愁绕客肠”,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在面对自然之美时,内心却被愁苦纠缠的矛盾心理。最后一句“青奴如解事,供我莫窗凉”则表达了对理解的渴望,渴望自然中的存在能够带来一丝清凉,缓解内心的烦闷。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院僻和僧静:描绘寺院的安静,突显出环境的恬淡。
- 门閒与昼长:门口悠闲,白天显得格外长久,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 燕泥朝雨淖:早晨的雨水滋润了泥土,吸引燕子在此活动,展现自然生机。
- 蝶蕊晚风香:傍晚微风中,花香四溢,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气氛。
- 野兴煎诗思:自然的美好激起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 乾愁绕客肠:心中的忧愁缠绕着他,形成内心的矛盾。
- 青奴如解事:希望自然中的存在能够理解自己的情感。
- 供我莫窗凉:渴望得到一丝清凉,缓解内心的烦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 拟人:如“青奴如解事”,将自然界的小动物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增强了亲切感。
- 对仗:如“燕泥朝雨淖,蝶蕊晚风香”,形成了和谐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人对自然的依恋以及在美好景致中的思考与忧愁,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院落:象征安静与隐逸的生活。
- 燕子:代表生机、活力和春天的到来。
- 花蕊:象征美好与浪漫。
- 清凉:代表内心的宁静与舒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院僻和僧静”中的“僧”指的是: A. 像僧人一样的人
B. 寺院中的僧侣
C. 一种修行的状态
D. 诗人的朋友 -
“燕泥朝雨淖”中的“泥”主要指的是: A. 泥土
B. 雨水
C. 燕子的巢
D. 花朵 -
本诗主要表达的情感是: A. 喜悦
B. 忧愁
C. 平静
D. 失落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鸟鸣涧》,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之美,但刘涛的诗更强调内心的情感波动,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两者在意象的使用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金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涛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