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百家岩杂诗》

时间: 2025-01-06 07:26:12

月池悬溜落苍洼,岩窦分居可百家。

不羡碧澜秋色好,倚天惊绝赤城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池悬溜落苍洼,
岩窦分居可百家。
不羡碧澜秋色好,
倚天惊绝赤城霞。

白话文翻译:

月光照耀着池水,清澈的水流从高处倾泻而下,落到青灰色的洼地;岩石的洞窟分布在各处,可以容纳百家人居住。我不羡慕那碧蓝的水面在秋天的美丽景色,只愿靠在高天之上,欣赏那令人惊叹的赤城霞光。

注释:

  • 月池:指月光照射下的池水,给人一种宁静的意境。
  • 悬溜:悬挂的水流,形容水从高处落下的状态。
  • 苍洼:青灰色的洼地,形容水落下后所形成的景象。
  • 岩窦:岩石的洞穴,表示自然景观的奇特。
  • 百家:这里指很多家庭,形容岩石洞窟的广阔。
  • 碧澜:指碧绿的水波,与秋色相伴。
  • 倚天:依靠在高空,表示一种向上的姿态。
  • 赤城霞:指赤色的城墙与霞光,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观。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提到的“月池”、“赤城霞”均为自然景象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赤城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山城,象征着高远与壮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恽,元代诗人,字子玉,号惟直,浙江人。他的诗风清新秀丽,善于描写自然景物。王恽的作品常反映出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元代,诗人游历于自然风光旖旎的地方,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向往。元代社会动荡,王恽的诗作常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游百家岩杂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诗的开头,月池的宁静与水流的悬挂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紧接着,岩窦的描写让人联想到人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诗人似乎在说这些岩洞不仅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人类生活的栖息之所。

“不羡碧澜秋色好”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淡然态度,似乎他已超越了对秋色的羡慕,潜藏着一种对更高境界的追求。最后以“倚天惊绝赤城霞”收尾,诗人向往高远的境界,似乎在用一种超然的姿态俯瞰世间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融合了自然与人生的哲思,既描绘了美丽的景色,又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这种对自然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意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月池悬溜落苍洼:描绘了在月光下,水流从高处落下形成的美景。
    2. 岩窦分居可百家:岩石的洞穴可以容纳人家,体现自然与人居的和谐。
    3. 不羡碧澜秋色好:表达了诗人不再羡慕美丽的秋天景色,平和而超然。
    4. 倚天惊绝赤城霞:诗人向往更高的境界,享受那令人惊叹的霞光。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生活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每句的结构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世俗名利的淡然,体现了追求心灵自由与高远境界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月池:象征宁静与清澈,代表自然的美。
  • 岩窦:象征人类的栖息之地,与自然融为一体。
  • 碧澜:象征秋天的美丽,但诗人选择超然。
  • 赤城霞:象征壮丽与高远,表达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池”的意象主要表现了哪种情感? A. 宁静
    B. 喧闹
    C. 悲伤

  2. “不羡碧澜秋色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羡慕
    B. 超然
    C. 失望

  3. 诗歌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C. 对人类的批评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恽的《游百家岩杂诗》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恽更强调内心的超然,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奔放。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恽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