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晚春》

时间: 2025-01-06 15:33:41

清明过了,帘幕馀寒浅。

芳树不胜风,任流水、飘红去远。

烟昏雨暝,天睹海云低;莺意懒,蝶魂销,花尽成秋苑。

游丝落絮,特地相萦绊。

无计网春晖,漫赢得、遮人望眼。

登高凝睇,欲寄一封书;鸿路阻,豹关深,日暮空肠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蓦山溪 晚春
作者: 刘基 〔元代〕

清明过了,帘幕馀寒浅。芳树不胜风,任流水飘红去远。烟昏雨暝,天睹海云低莺意懒,蝶魂销,花尽成秋苑。游丝落絮,特地相萦绊。无计网春晖,漫赢得遮人望眼。登高凝睇,欲寄一封书鸿路阻,豹关深,日暮空肠断。

白话文翻译:

清明节过后,窗帘还带着一丝寒意。繁花的树木经不起风的吹拂,任由流水把花瓣飘散得越来越远。烟雨朦胧,天际的海云低沉,黄莺懒洋洋地唱着,蝴蝶的灵魂消散,花儿也已凋谢,变成了秋天的园子。游丝和落絮,特别相互缠绕。无计可施地遮挡春天的阳光,任凭它遮住人们的视线。登高凝望,想要寄一封书信,但路途阻隔,豹关深邃,日暮时分,心中愁肠寸断。

注释:

  • 清明: 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4月4日或5日,表示春天的来临。
  • 帘幕: 窗帘,遮挡阳光和风。
  • 芳树: 开满花的树木。
  • 任流水飘红: 任凭流水带走花瓣,表现出一种无奈。
  • 游丝落絮: 形容春天的细丝和飞絮,表示春天的气息依然存在。
  • 鸿路阻: 指的是寄信的路途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字梦阮,号耕烟,元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风以清新、婉约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春末夏初,反映了诗人在这个时节对春天的留恋与感伤,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蓦山溪 晚春》是一首充满感伤和思考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晚春时节的景象。在清明时节的余寒中,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渐行渐远,仿佛一切美好都在流逝。尤其是“芳树不胜风,任流水飘红去远”一句,形象地传达了春天的脆弱与短暂。雨雾笼罩的景象,似乎更衬托出一种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游丝和落絮的细腻描写中逐渐升华,最后以“日暮空肠断”收尾,强烈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诗人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明过了,帘幕馀寒浅: 清明节后,窗帘上仍留有一丝寒意,暗示春天的尾声。
  • 芳树不胜风,任流水飘红去远: 花树承受不住风的吹打,花瓣随流水远去,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失去。
  • 烟昏雨暝,天睹海云低莺意懒: 朦胧的烟雨天气,天边的云低沉,黄莺的歌声懒散,展现出春日的惆怅。
  • 蝶魂销,花尽成秋苑: 蝴蝶的灵魂消散,花儿凋谢变成秋天的庭园,暗示春天的结束。
  • 游丝落絮,特地相萦绊: 春天的细丝和飞絮缠绕在一起,象征着春的气息依然。
  • 无计网春晖,漫赢得遮人望眼: 无法遮挡春天的阳光,任凭它遮住视线,表达出一种无奈感。
  • 登高凝睇,欲寄一封书鸿路阻: 在高处凝望,想寄信却因路途阻隔,渴望表达心意但无处可寄。
  • 豹关深,日暮空肠断: 豹关的深邃和暮色中的愁苦,突显了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 诗中通过将花、蝶等自然元素赋予人性,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 诗的结构对仗工整,增加了韵律美。
  • 意象: 使用了“游丝”、“落絮”等意象,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景象和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象折射出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意象分析:

  • 清明: 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清新。
  • 帘幕: 代表生活中的遮挡与隔阂。
  • 芳树: 象征生命的美好与脆弱。
  • 游丝、落絮: 代表着春天的气息与逝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春节
    B. 清明
    C. 中秋

  2. 诗人想寄一封信,但由于什么原因无法寄出?
    A. 路途遥远
    B. 没有信纸
    C. 没有邮递员

  3. 诗中提到的“日暮空肠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沮丧
    C. 平静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晚春》 - 朱自华

诗词对比:

  • 《春望》与《蓦山溪 晚春》均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但《春望》更侧重于战争带来的破坏,而《蓦山溪 晚春》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与自然的感怀。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