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凡躯四假》

时间: 2025-01-01 14:34:40

凡躯四假,正堪论讨。

有限是因缘,却何不、修行早早。

尘劳不染,则显一家风,没牵萦,无素绊,於已除烦恼。

稍能悟晓。

财色难相找。

养就本元神,这真理、真灵倚靠。

昆仑山上,一点处逍遥,对红霞,成自在,鹤引携芝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蓦山溪·凡躯四假
作者: 王哲 〔元代〕

凡躯四假,正堪论讨。
有限是因缘,却何不修行早早。
尘劳不染,则显一家风,
没牵萦,无素绊,於已除烦恼。
稍能悟晓。财色难相找。
养就本元神,这真理真灵倚靠。
昆仑山上,一点处逍遥,
对红霞,成自在,
鹤引携芝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人们的身体和物质生活都是短暂而虚幻的,值得我们认真对待。有限的因缘关系,为什么不早点修行呢?如果能不被世俗的尘劳所染,就能显现出家族的风范,摆脱困扰,除去烦恼。稍微有所领悟,金钱和美色并不容易得到。培养自己的本元之神,真理与灵性便可以依靠。在昆仑山上,心灵得到逍遥自在,面对红霞,感受自由,仿佛鹤引领着我,携带着灵芝草。

注释:

  • 凡躯:指普通的身体,强调人的肉体是虚幻的存在。
  • 四假:指“假身、假名、假心、假境”,与佛教思想相关,表示世间一切的虚假。
  • 因缘:指事物存在的因果关系,在佛教中尤为重要。
  • 尘劳:指世俗的烦恼和劳作。
  • 元神:指人的本性或灵魂。
  • 昆仑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仙境和理想的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哲,元代诗人,擅长抒发内心情感,作品多涉及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他的诗风常与道教和佛教思想相结合,强调内心的修行与超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寻求内心的安宁与超脱,反映了对品德修养的重视。

诗歌鉴赏:

《蓦山溪·凡躯四假》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凡躯”的反思,指出了人类肉体的虚幻与短暂,强调内心的修行与超脱。诗中“有限是因缘,却何不修行早早”一句,直指人生的真谛,提醒人们应早早修行,以求得内心的宁静和智慧。随着诗意的展开,诗人描绘了一幅理想的境界——昆仑山上,心灵的逍遥与自在,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清新脱俗的意象,如“鹤引携芝草”,象征着长生不老的追求,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凡躯四假:开篇即揭示人身是虚假之物,提醒人们应看清本质。
  • 正堪论讨:此句引出对人生的讨论,强调修行的重要性。
  • 有限是因缘:承认世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暗示生命的短暂。
  • 尘劳不染:提出了修行的方向,强调内心的清净。
  • 稍能悟晓:指人若能有所领悟,便能超脱世俗。
  • 财色难相找:强调物质享乐的无常。
  • 养就本元神:提到内在的自我修养。
  • 昆仑山上,一点处逍遥:描绘理想的修行境地,象征心灵的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虚假之物,表现出人生的哲理。
  • 对仗:如“尘劳不染”与“显一家风”,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昆仑山、红霞、鹤等意象,构建出理想的超脱境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内心修行的主题,倡导人们超越物质,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通过对世间虚幻的反思,表现出对真理和灵性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昆仑山:象征着理想的修行地和长生不老的境界。
  • 红霞:代表着美好和自由,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 鹤和芝草:鹤象征长寿,芝草象征灵性与长生,二者结合,表达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凡躯四假”中的“四假”指代什么? A. 四种快乐
    B. 四种虚假
    C. 四种真实
    D. 四种困难

  2. 本诗最终描绘了哪个理想的境地?
    A. 市井生活
    B. 昆仑山
    C. 战场
    D. 乡村

  3. 诗中“尘劳不染”意指什么?
    A. 不愿工作
    B. 内心清净
    C. 追求财富
    D. 追求名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宁静。
  • 《登高》(王勃):探讨人生的短暂与时光的流转。

诗词对比

  • 王哲与李白:两位诗人在对人生的思考上有相似之处,王哲更强调内心修行,而李白则倾向于表达对自然和故乡的情感。
  • 王哲与陶渊明:王哲的诗中有对超脱的追求,陶渊明则通过田园诗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两者都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选》
  • 《王哲诗集》
  • 《道教与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