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杂纪十首 其五》

时间: 2025-01-04 11:08:14

芦花藏别浦,柳树隔柴扉。

野鸟行行下,渔舟两两归。

只愁风俗变,不虑世情违。

旧日经行处,于今转觉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中杂纪十首 其五
作者: 王冕

芦花藏别浦,柳树隔柴扉。
野鸟行行下,渔舟两两归。
只愁风俗变,不虑世情违。
旧日经行处,于今转觉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水乡景象:芦苇花藏在离别的渡口,柳树隔着柴门。在这样的场景中,野鸟在空中飞翔,两只渔舟缓缓归来。然而,诗人心中只愁风俗的变化,而不去担忧世事的违背。曾经走过的地方,如今却让人感到陌生。

注释

字词注释:

  • 芦花: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花朵白色,常象征离别。
  • 别浦:离别的渡口。
  • 柴扉:用柴木做的门,通常指简陋的门。
  • 行行:形容野鸟飞翔的状态。
  • 渔舟:捕鱼的船只。
  • 愁风俗变:忧虑社会风俗的变化。
  • 世情违:世事与自己的理想或信念不符。
  • 旧日经行处:过去常常走过的地方。

典故解析:

  •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暗含了对时光流逝和社会变迁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1359),元代画家、诗人,以山水画和花鸟画著称。在诗歌上,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王冕生活在元代末期,正值社会动荡时期,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旧日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创作背景: 《舟中杂纪》是王冕在航行途中所作,反映了他对周遭景物的感悟以及对社会风俗变迁的忧虑。诗中描绘的场景是他个体生活的缩影,反映了他对家乡和旧日时光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单的自然景象引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水乡图景,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诗的首联“芦花藏别浦,柳树隔柴扉”通过生动的意象,勾勒出一种闲适而略显孤寂的环境。接下来的“野鸟行行下,渔舟两两归”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展现出一种自然和谐与生活气息。诗人在此时,心中却产生了对社会变迁的忧虑,这种情感在“只愁风俗变,不虑世情违”中得以体现,表达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两句“旧日经行处,于今转觉非”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蕴含着对日渐变化的无奈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这种情感在清新自然的意象中显得更加深刻,令人动容。王冕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与旧日时光的留恋,同时也对当下社会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芦花藏别浦:芦花在离别的渡口中隐匿,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2. 柳树隔柴扉:柳树的枝条挡住了简陋的柴门,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3. 野鸟行行下:野鸟飞翔在空中,生动表现了自然的自由。
  4. 渔舟两两归:渔舟成对归来,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生活场景。
  5. 只愁风俗变:诗人忧虑社会风俗的变化,表现出对现实的关切。
  6. 不虑世情违:对世事的变化感到无奈,不再过于担忧。
  7. 旧日经行处:追忆曾经走过的地方,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8. 于今转觉非:如今再回想,发现一切都已不同。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芦花藏别浦,柳树隔柴扉”,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 象征:芦花和柳树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旧日时光的怀念和对社会风俗变迁的忧虑,反映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疏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芦花:象征离别与思念。
  • 柳树:象征柔情与隔离。
  • 野鸟:象征自由与自然。
  • 渔舟:象征人们的生活与生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别浦”指的是什么地方?

    • A. 渔村
    • B. 离别的渡口
    • C. 乡间小路
    • D. 山顶
  2. 诗人对社会的态度是:

    • A. 完全满足
    • B. 感到忧虑
    • C. 无所谓
    • D. 充满希望
  3. “旧日经行处,于今转觉非”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怀念过去
    • B. 喜欢现在
    • C. 忘记过去
    • D. 不在乎未来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王冕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过往的怀念。杜甫在诗中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国家的动荡,而王冕则通过水乡的宁静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失落。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变迁的深刻感受,体现了诗歌的时代意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元代诗歌研究》
  2. 《王冕诗文集》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