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四首 其三
作者:张弘范
天南地北,何日兵尘息,
四海升平归老忆,
凤远岐山空碧。
衣冠滚滚争春,
谁能卧辙攀轮,
一剑风云未遂,
几回怒发冲巾。
白话文翻译
天南地北,什么时候战乱的尘埃才能熄灭?
四海之内安宁,归老之时的回忆,
凤翔远处岐山,空中一片碧蓝。
衣冠华丽的士人们纷纷争春,
谁能够安静地躺在辙上,不去追逐轮回?
一剑之下,风云未能实现,
几次愤怒之下,发髻冲冠。
注释
字词注释:
- 兵尘:指战争带来的尘土,象征战乱。
- 四海升平:四方都安宁,指国家太平。
- 凤远岐山:岐山是古代著名的山,凤是神鸟,代表吉祥。
- 卧辙:躺在车辙上,表示安静无为。
- 攀轮:追逐车轮,形容忙碌追逐的状态。
- 怒发冲巾:形容愤怒时头发竖起,发如冲冠。
典故解析:
- 岐山:古代周朝的发源地,常用来象征历史与文化的根源。
- 凤: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与高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弘范,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其作品多表现士人的忧国忧民情怀,风格浑厚,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之时,诗人通过对理想国度的向往,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武人的不屑。
诗歌鉴赏
张弘范的《清平乐四首 其三》通过对战乱和和平的对比,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期盼。诗歌开篇即以“天南地北,何日兵尘息”引入,表现出对战乱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接着提到“四海升平归老忆”,抒发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以“凤远岐山空碧”描绘了美好的环境,营造出一幅理想的和平图景。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士人争春的批判,表现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尤其是“谁能卧辙攀轮”,强调了内心的无奈与愤怒。最后,“一剑风云未遂,几回怒发冲巾”则表达了诗人虽有壮志未酬的失落感。
整首诗在形式上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为特点,情感上则兼具忧伤与激昂,使得整首诗既有哲理的深度,又不乏激情的张扬,体现了诗人思考与情感的交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南地北,何日兵尘息:表达对战乱持续的无奈与渴望和平的情感。
- 四海升平归老忆:回忆起理想中的安宁生活,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凤远岐山空碧: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象,象征理想与美好。
- 衣冠滚滚争春:批评社会中士人趋利逐名的风气。
- 谁能卧辙攀轮:质疑这种忙碌追逐的生活状态。
- 一剑风云未遂:表达个人理想未能实现的无奈。
- 几回怒发冲巾:体现出愤怒与冲动,内心的挣扎与不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战争比作“兵尘”,以形象化的手法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天南地北”“衣冠滚滚”,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连续的句式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围绕对和平的渴望、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个人理想的未遂,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兵尘:象征战争与动乱。
- 四海:象征天下,代表广阔的视野与理想。
- 凤:象征吉祥与理想的追求。
- 衣冠:象征士人,反映社会现象。
- 剑:象征个人理想和追求的工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兵尘”指的是什么?
- A) 花尘
- B) 战争带来的尘土
- C) 风尘
- D) 雪尘
-
“四海升平归老忆”中的“老忆”指的是什么?
- A) 过去的回忆
- B) 老人的记忆
- C) 年轻人的记忆
- D) 动乱的记忆
-
诗人对当时的社会风气持什么态度?
- A) 满意
- B) 批评
- C) 无所谓
- D) 赞美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反思,但更多的是豪放与洒脱。
- 杜甫的《春望》:与张弘范的诗相比,杜甫更强调对国家与民生的忧虑,表现出更深的悲悯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张弘范与元代诗歌》
这些书籍提供了对元代文学及其背景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张弘范的诗歌和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