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韶光易变,凉露霏如霰。
翠卷香消憔悴遍,一夜池塘秋晚。
芦枯苇折波中,凫栖雁宿芳丛。
尽日倚阑如画,白苹红蓼西风。
白话文翻译:
时光易逝,清凉的露水细雨般洒落。
香气消散,翠绿的叶子也憔悴了,整夜的池塘显得秋意浓郁。
芦苇已经枯黄,随着波浪低垂,野鸭栖息在芳香的丛林中,雁群也在此栖息。
整天倚靠在栏杆旁,犹如一幅画卷,西风吹拂下的白苹和红蓼格外美丽。
注释:
- 韶光:美好的时光,指青春年华。
- 霏:细雨的样子,形容露水的轻盈和细致。
- 翠卷:翠绿色的叶子卷曲,形容植物的生长状态。
- 憔悴:形容因衰老或忧愁而显得憔悴。
- 芳丛:指花草繁盛的地方,常用以形容美好的自然环境。
- 倚阑:倚靠在栏杆上,体现了一种闲适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子孝,明代诗人,活跃于16世纪,擅长词曲和诗作,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清平乐》写于明代的秋天,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在生活中的闲适与淡然。
诗歌鉴赏:
《清平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将秋天的景色与内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开篇的“韶光易变,凉露霏如霰”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而略带忧伤的秋日场景,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令人感到惆怅。随后“翠卷香消憔悴遍, 一夜池塘秋晚”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受,翠绿的植物因秋天的到来而消逝香气,展现出一种无奈的美。
“芦枯苇折波中,凫栖雁宿芳丛”描绘了水边芦苇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尽管植物已枯败,但野鸭和大雁的栖息给这幅画面增添了生动的气息,表现了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无常。最后一句“尽日倚阑如画,白苹红蓼西风”则以一种悠闲的姿态结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享受。
整首词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思考,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是一幅生动的秋日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韶光易变,凉露霏如霰:时光易逝,凉爽的露水如同细小的霰一样洒落,体现了时间的无情。
- 翠卷香消憔悴遍:青翠的植物因秋天的来临而失去了香气,显得憔悴,表现了秋天的萧条。
- 一夜池塘秋晚: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池塘的景色显得格外静谧,暗示着秋天的深远。
- 芦枯苇折波中:芦苇枯黄,随着波浪的涌动而低垂,描绘了自然的变化。
- 凫栖雁宿芳丛:野鸭在芳香的丛林中栖息,表现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
- 尽日倚阑如画:整天倚靠在栏杆上,仿佛置身于画中,表达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 白苹红蓼西风:西风吹过,白色的苹草和红色的蓼草在风中摇曳,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凉露”比作“霰”,形象地表达了露水的细腻与清凉。
- 拟人:通过“凫栖雁宿”的描写,将动物赋予了栖息的行为,增添了生动感。
- 对仗:如“白苹红蓼”,使用对偶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韶光:象征年轻与美好,暗示时间的珍贵。
- 凉露:象征清新和宁静,体现自然的美好。
- 芦枯:象征生命的衰退,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倚阑:象征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表现出诗人的内心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韶光易变”中的“韶光”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时光
- B. 秋天的景色
- C. 生命的轮回
-
“凉露霏如霰”中的“霰”指的是什么?
- A. 雪
- B. 小冰粒
- C. 露水
-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忧伤
- B. 愉悦
- C. 宁静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感伤。
- 苏轼《水调歌头》:通过月亮的意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虽主题不同,但同样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吴子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