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谣》
时间: 2025-01-04 09:28:15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黄河谣
作者: 陈孚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长淮绿如苔,飞下桐柏山。
黄河忽西来,乱泻长淮间。
冯夷鼓狂浪,峥嵘雪崖堕。
惊起无支祁,腥涎沃铁锁。
两雄斗不死,大声吼乾坤。
震撼山岳骨,磨荡日月魂。
黄河无停时,淮亦流不息。
东风吹海波,万里涌秋色。
秋色不可扫,青烟映芦花。
白鸟亦四五,长鸣下汀沙。
黄灵奠四渎,各剖盘古髓。
千载今合流,神理胡乃尔。
渔翁一鬓霜,扁舟依古树。
隔浦欲扣之,翩然淩波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长淮河的碧绿与桐柏山飞流而下的壮丽景象,突然间黄河从西面奔涌而来,像狂风暴雨般冲击着淮河之间。冯夷鼓声如狂浪,雪崖陡峭地崩落,惊起了无支祁,腥气弥漫,浸泡着铁锁。两河如猛兽般斗争不止,震撼了山岳的骨骼,磨荡了日月的灵魂。黄河不断地流动,淮河也永不停息。东风吹动着海上的波涛,万里之遥涌起了秋色。秋色无法驱散,青烟映照着芦花,几只白鸟在水边长鸣,掠过沙滩。黄河的灵气汇聚四条河流,各自剖开盘古之精髓。千年之后,它们汇合流淌,神秘的道理何以如此?渔翁白发苍苍,扁舟依偎在古树旁,隔着水面想要呼唤,却轻轻地在波上飘去。
注释:
- 冯夷: 传说中的水神,象征着水的力量。
- 无支祁: 传说中的水妖,象征着水的危险。
- 四渎: 指黄河、淮河、长江和济水,古代水系的象征。
- 盘古: 古代神话中的创世神,象征着万物的源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孚,元代诗人,生平著作不多,主要以山水诗见长。他的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黄河与淮河的壮丽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黄河谣》是一首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诗歌,诗人在诗中以黄河与淮河为主线,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体现了河流的力量与无穷的生命力。开篇用“长淮绿如苔”描绘出淮河的宁静与生机,而“黄河忽西来”的转折则让气氛骤然紧张,强烈对比让人感受到黄河的奔腾与狂野。诗中运用大量生动的意象,如“冯夷鼓狂浪”、“峥嵘雪崖堕”等,展现了水的狂暴与壮丽,表现出自然的威严与不羁。后半部分的“东风吹海波,万里涌秋色”则转向静谧,描绘了一幅悠闲的渔翁生活图景,形成了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深化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浩瀚宇宙的敬畏和对生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淮绿如苔,飞下桐柏山。: 描述淮河的美丽景色,绿意盎然,山水相连。
- 黄河忽西来,乱泻长淮间。: 黄河突然涌来,与淮河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出其汹涌澎湃的气势。
- 冯夷鼓狂浪,峥嵘雪崖堕。: 使用神话中的水神形象,表现水的狂暴,雪崖的陡峭增强了画面感。
- 惊起无支祁,腥涎沃铁锁。: 水妖无支祁的惊醒象征着水的危险,铁锁的腥气暗示着水域的复杂与神秘。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 诗中用“冯夷鼓狂浪”将水描绘成人的行为,使得自然更具生动性。
- 对仗: 如“震撼山岳骨,磨荡日月魂”,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对比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黄河与淮河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思考,体现了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永恒。
意象分析:
- 黄河: 代表着力量与奔腾,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淮河: 代表着宁静与生机,体现着自然的和谐。
- 渔翁: 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现出一种淡泊与超然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冯夷”是指什么? A. 山神
B. 水神
C. 风神
D. 火神 -
诗中“黄河忽西来”中的“忽”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平静
B. 突然
C. 渐变
D. 迟疑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黄河谣》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前者更加强调河流的动态与生命力,而后者则注重山川的高远与心境的开阔。两者均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