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贡南漪三首
作者: 王珪〔宋代〕
齿德人皆仰,诗书老更耽。
福兼鸿范五,瑞集凤雏三。
岁月供陶写,江湖人笑谈。
流芳钟四叶,兰玉俨相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贡南漪的怀念和赞美。作者认为,贡南漪的德行和才能受到人们的仰慕,他在诗书方面造诣深厚,尤其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更加沉迷于此。贡南漪的福气与地位如同鸿鹄般高远,象征着他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声望。他的福气和才华如同三只凤雏聚集而成,代表着他在文人中备受推崇。岁月如歌,陶渊明的诗句常常被人们吟诵,江湖上的人们也常常谈论他的风采。贡南漪的名声如同四叶草般流芳四溢,而他的人品与才能如兰花与玉石般相辅相成。
注释
- 齿德:指年纪与德行。
- 鸿范:指高远的志向与品德,鸿鹄比喻高飞的鸟。
- 凤雏:指年轻有为的人才。
- 岁月供陶:指岁月如陶渊明的诗句一般流传。
- 流芳钟四叶:流芳四溢,如同四叶草的象征。
- 兰玉:比喻高洁的人品和才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珪,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以咏怀、悼亡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珪为悼念贡南漪而作,表达了对其德才的敬仰与怀念,反映了当时文人间的友谊和对优秀人物的追忆。
诗歌鉴赏
王珪的《挽贡南漪三首》以简练的笔调描绘了贡南漪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华,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诗中通过“齿德人皆仰”开篇,直接点明了贡南漪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人们对他的尊敬。接下来的“诗书老更耽”则展示了贡南漪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暗示其一生对诗书的追求与献身。
在“福兼鸿范五,瑞集凤雏三”中,诗人用象征手法将贡南漪的成就与福气形象化,既表达了对他的赞美,也让读者感受到他作为一个文人的光辉。这种通过高大上的比喻来表现人物特质的方法,使得整首诗更具气势。
最后几句“岁月供陶写,江湖人笑谈”则透露出一种对光阴流逝的感慨,既有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也有对贡南漪名声流传的期待。“流芳钟四叶,兰玉俨相参”结尾处的比喻,将贡南漪的品德与才华比作珍贵的兰玉,突显了他在世人眼中的独特地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齿德人皆仰:年长德高的人都仰望他,表现出贡南漪的高尚品德。
- 诗书老更耽: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沉迷于诗书,突显其学识渊博。
- 福兼鸿范五:他的福气和品德如同鸿鹄般高远,象征其社会地位。
- 瑞集凤雏三:象征着他的才华与地位如同三只凤雏般聚集,表明他在文人圈中的受欢迎程度。
- 岁月供陶写:岁月如陶渊明的诗句流传,暗指贡南漪的诗歌将被后人传颂。
- 江湖人笑谈:江湖之人对他的事迹津津乐道,表达了他的名声和影响力。
- 流芳钟四叶:形容他的名声如四叶草般美好,象征着好运。
- 兰玉俨相参:比喻其品德和才华如兰花与玉石,表明其高贵气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鸿范”、“凤雏”等比喻来形象化贡南漪的优秀特质。
- 对仗:整首诗在用词和节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贡南漪的赞美与怀念,展现了当时文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对才德兼备之人的崇敬,表达了对优秀人物的追忆与敬仰,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和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 鸿范:象征着高远的志向与品德。
- 凤雏:象征年轻有为的才俊。
- 兰玉:象征高洁的人品与才华,具有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贡南漪的哪个特质受到人们的仰慕?
- A. 他的年龄
- B. 他的德行
- C. 他的财富
-
“岁月供陶写”中的“陶”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陶渊明
-
诗中用“兰玉”来比喻贡南漪的什么?
- A. 财富
- B. 品德与才华
- C. 年龄
答案
- B. 他的德行
- C. 陶渊明
- B. 品德与才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王珪与杜甫的怀人诗均表现了对友人的怀念,但王珪更侧重于对贡南漪品德与才华的颂扬,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关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