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拨不断·大鱼 王和卿 〔元代〕 胜神鳌,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白话文翻译: 胜过神鳌,能抵御风浪,脊背上轻松地承载着蓬莱仙岛。在万里的夕阳下,锦绣般的背脊高高耸立,翻个身还嫌东洋太小,姜太公怎能钓到它?
注释:
- 胜神鳌:比喻大鱼的力量胜过神话中的神鳌,神鳌是传说中背负山岳的神兽。
- 夯风涛:夯,用力打的意思,这里指大鱼能抵御风浪。
- 蓬莱岛:传说中的仙岛,这里比喻大鱼的背脊。
- 锦背:形容大鱼的背脊色彩斑斓,如锦绣一般。
- 东洋小:东洋,指东海,这里说大鱼觉得东海太小。
- 太公怎钓:太公,指姜太公,传说中用直钩钓鱼的智者,这里问大鱼如此巨大,姜太公怎能钓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和卿,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流传广泛,风格幽默诙谐,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条巨大的鱼,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元代社会对神话传说的喜爱和想象。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条巨大的鱼,通过“胜神鳌”、“夯风涛”等词语,展现了这条鱼的非凡力量和超然地位。诗中的“万里夕阳锦背高”一句,以夕阳下的锦背高耸,形象地描绘了大鱼的壮丽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翻身犹恨东洋小”则进一步强化了大鱼的巨大和超凡,甚至觉得东海都太小,不足以容纳它。最后一句“太公怎钓?”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大鱼的不可捕捉,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生动,意象丰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胜神鳌,夯风涛”:通过对比神鳌和大鱼的力量,强调大鱼的强大。
- “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用蓬莱岛比喻大鱼的背脊,形象地描绘了大鱼的巨大。
- “万里夕阳锦背高”:以夕阳下的锦背高耸,形象地描绘了大鱼的壮丽景象。
- “翻身犹恨东洋小”:通过大鱼的感受,进一步强化了大鱼的巨大和超凡。
- “太公怎钓?”: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大鱼的不可捕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神鳌和蓬莱岛比喻大鱼,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夸张:通过“胜神鳌”、“夯风涛”等词语,夸张地描绘了大鱼的巨大和力量。
- 反问:最后一句“太公怎钓?”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大鱼的不可捕捉。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条巨大的鱼,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元代社会对神话传说的喜爱和想象。
意象分析:
- 神鳌:象征着力量和超凡。
- 蓬莱岛:象征着仙境和超脱。
- 锦背:象征着美丽和壮丽。
- 东洋:象征着广阔和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胜神鳌”是指什么? A. 大鱼的力量胜过神鳌 B. 大鱼的外形像神鳌 C. 大鱼和神鳌是朋友 答案:A
-
“翻身犹恨东洋小”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大鱼觉得东海太小 B. 大鱼喜欢东海 C. 大鱼不喜欢东海 答案:A
-
最后一句“太公怎钓?”是在问什么? A. 姜太公如何钓鱼 B. 大鱼如此巨大,姜太公怎能钓到 C. 姜太公是否能钓到大鱼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与该诗词主题或风格相近的其他诗作,如李白的《将进酒》,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
诗词对比: 展示同一题材或不同诗人的作品对比,如与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对比,分析不同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不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列出与该诗词相关的参考书目或文章,如《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元代诗歌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