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时间: 2024-09-19 20:46:53意思解释
生查子
原文展示
夜来忽睹一场希,
乍见几个灯蛾儿,
堪人嗟呀。
爱欲贪嗔不肯舍。
错认灯光,随高随下。
火焰根前,百般颠耍。
十分烧着,全然不怕。
直待灯盏内做个焦巴。
这回休也。
休也。
休也。
奉劝你诸公,略听予劝。
休似灯蛾儿,心生爱恋。
恋着恩爱老了面。
面皱发白,腰曲头低,
耳聋眼暗,觅个回转。
把往日风流,一刀两断。
闻身康健。
早做个惺惺洒洒汉。
猛跳出凡笼,便是一个了办。
白话文翻译
夜里忽然看见一场奇景,
突然看到几只灯蛾飞来飞去,
令人感叹不已。
爱欲贪嗔不肯放手。
错把灯光当作目标,随高随下。
在火焰的根前,百般玩耍。
虽然被烧得通红,仍然毫不在乎。
等到在灯盏里变成焦炭。
这次算是结束了。
休也,
停下吧。
奉劝你们,听听我的劝告。
不要像灯蛾一样,心生爱恋。
恋上恩爱直到老去。
面容皱纹,头发变白,
腰弯背驼,耳聋眼暗,
寻求一个回转的机会。
把往日的风流,一刀两断。
身体还健在,
早日做个洒脱的人。
猛然跳出凡俗的束缚,便是一个了断。
注释
- 灯蛾:指夜晚飞舞在灯光周围的小虫,象征无知和盲目的追求。
- 爱欲贪嗔:指的是对情感和欲望的执着与贪求。
- 焦巴:指被烧焦的样子,暗喻因追求而受的伤害。
- 惺惺洒洒:形容清醒、洒脱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属于元代的作品。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戏曲和杂剧繁荣发展的时期,诗词风格多样,常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性。
创作背景: 诗歌创作的背景可能与当时社会风气有关,尤其是对待情感的态度与追求的警示。
诗歌鉴赏
《生查子》通过灯蛾的比喻,深刻揭示了人们在情感与欲望中迷失的状态。诗中以夜晚的灯光为引子,描绘了对灯蛾的观察,继而引申至人们对爱欲的执着。灯蛾飞向光明,却不知其中的危险,正如人们在情感世界中迷失方向,最终遭受伤害。作者以“奉劝你诸公”的口吻,直言劝诫,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在语言上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对爱情的向往,也有对因执迷于爱情而导致的衰老和失落的无奈。诗中反复提到的“休也”,似乎是对生活的反思与告诫,提醒人们要警惕爱欲的侵蚀,不要被表面的光鲜迷惑,最终成为无奈的焦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来忽睹一场希:夜晚突然见到奇异的现象。
- 乍见几个灯蛾儿:突然看到几只灯蛾飞舞。
- 堪人嗟呀:令人感慨不已。
- 爱欲贪嗔不肯舍:对情感与欲望的执着。
- 错认灯光,随高随下:误把灯光当作目标,追逐不止。
- 火焰根前,百般颠耍:在火焰旁玩耍,毫无顾忌。
- 十分烧着,全然不怕:被烧得痛苦,依然无所畏惧。
- 直待灯盏内做个焦巴:直到变成焦炭,才意识到危险。
- 这回休也:这次终于要结束了。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灯蛾比喻追逐爱情的人,暗示其盲目。
- 拟人:灯蛾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与行为。
- 对仗:句子结构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灯蛾的描绘,反映了对人性欲望的深刻思考,告诫人们应当警惕情感的盲目追求,珍惜身边的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蛾:象征盲目追求,不顾后果。
- 火焰:象征欲望的危险。
- 焦巴:象征因追求而受的伤害与后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灯蛾象征着什么?
- A. 智慧
- B. 盲目追求
- C. 无忧无虑
- D. 生活的乐趣
-
诗中反复提到的“休也”有什么意义?
- A. 表达欣喜
- B. 劝诫停止
- C. 叹息无奈
- D. 期待未来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反映情感的纠葛与无奈。
- 李白的《月下独酌》,探讨孤独与追求。
诗词对比:
- 比较《生查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探讨情感与欲望,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为细腻,展现女性的柔情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元曲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