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香颊啼痕》
时间: 2025-01-04 06:41: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香颊啼痕
——沈禧
朔雪砭肌,东风浃髓。
不由中酒人憔悴。
丁香暗结雨中愁,
相思滴尽枝头泪。
恨积巫山,情随湘水。
斑斑点得残妆碎。
待将濡墨染霜毫,
缄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严寒的北风和雪中,内心的愁苦与思念。北雪刺骨,东风则带来温暖,但在酒醉的状态下,诗人却显得愈加憔悴。丁香花在雨中暗暗结出愁苦的情绪,思念的泪水滴落在枝头。对于巫山的恨意和湘水的情思交织在一起,化作残妆上的斑斑点滴。诗人希望用墨水来渲染霜毫,封存内心的情感。
注释:
- 朔雪:指北方的雪,形容寒冷。
- 砭肌:刺痛肌肤,形容寒冷的感觉。
- 浃髓:指温暖深入骨髓,形容感受到的温暖。
- 丁香:一种花,象征思念与愁苦。
- 巫山:传说中的美丽山川,常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
- 湘水:指湘江,象征清愁与情感。
- 残妆:指残留的妆容,象征女性的凋零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禧,元代词人,以清婉细腻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爱情、离愁与自然景色。他的词作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创作背景:
《踏莎行 香颊啼痕》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交织,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对离别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季的寒冷与内心的愁苦,展现了诗人对爱情深沉的思念。开头两句“朔雪砭肌,东风浃髓”通过对比展现了外界环境的冷暖变化,极具画面感。接下来的“丁香暗结雨中愁”则引入了丁香花的意象,暗示了情感的隐秘与复杂。整首词中,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一种深沉而凄美的情感。
词中有“恨积巫山,情随湘水”,巫山与湘水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诗人在此通过这两处典故,表达了对爱人的深切怀念。最后两句“待将濡墨染霜毫,缄情”则暗示了诗人希望用文字将自己的情感封存,表达了他内心的渴望与无奈。这首词以其强烈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元代词人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朔雪砭肌:描绘冬季的寒冷,感受到刺骨的寒雪。
- 东风浃髓:东风带来的温暖深入骨髓,形成强烈的对比。
- 不由中酒人憔悴:酒醉之后愈发显得憔悴,反映内心的苦闷。
- 丁香暗结雨中愁:丁香花在雨中蕴含愁苦,象征内心的思念。
- 相思滴尽枝头泪:思念的泪水滴落,形象地描绘了情感的深重。
- 恨积巫山,情随湘水:巫山与湘水象征离愁,表达了复杂的情感。
- 斑斑点得残妆碎:残妆上的泪痕,暗示失落与无奈。
- 待将濡墨染霜毫,缄情:希望用文字封存情感,表达了对恋情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寒冷与思念的情感通过自然景象进行比喻。
- 对仗:如“恨积巫山,情随湘水”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雨中丁香的愁苦,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思念与对离别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孤独,反映了元代社会动荡对个人情感的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朔雪:象征寒冷与孤寂。
- 丁香:象征思念与愁苦。
- 巫山:象征离别与惆怅。
- 湘水:象征情感深邃与清愁。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增添了文化内涵,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朔雪”指代什么?
- A. 春天的花
- B. 寒冷的冬雪
- C. 温暖的阳光
-
“恨积巫山,情随湘水”中“巫山”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离别与思念
- C. 家乡的河流
-
“丁香暗结雨中愁”中的“丁香”在诗中代表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与愁苦
- C. 友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元稹《离别赠言》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女性的思念与离愁,但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绘。
- 元稹《离别赠言》:着重于离别的悲伤,与《踏莎行》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元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