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苦雨》
时间: 2025-01-06 06:33: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暗沈山,风寒搅树。丛篁低戛和烟语。丙丁帖子画成空,蕉窗又听连宵雨。销暑何人,占晴无据。未秋已自含秋绪。江流常笑北来无,分明屋似临江住。
白话文翻译:
天空阴沉,山色暗淡,寒风搅动着树木。竹林低低地摇曳,似乎在与烟雾轻声交谈。丙丁的帖子没有了踪影,蕉窗外又听到连绵的夜雨。谁来消暑?仿佛天公不作美,晴天无凭。未到秋天,心中却已暗含秋意。江水常常笑着,北风不来,分明这屋子就像是临近江水的地方。
注释:
- 云暗沈山:云层厚重,遮住了山的光彩。
- 丛篁:丛生的竹子,形容竹林。
- 丙丁帖子:丙丁是古代的一种纸质信笺,帖子画成空,指信件或书信的内容空洞无物。
- 蕉窗:蕉叶窗,形容窗外景致。
- 销暑:消去暑气,意指消解炎热。
- 占晴无据:占卜天气,无法凭证。
- 秋绪:秋天的气息或情绪。
- 江流常笑:江水流动的样子,似在轻松愉快地笑。
典故解析:
- 竹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竹子象征着高洁和坚韧。竹林的意象常用于表达诗人的情感寄托。
- 蕉窗:蕉叶窗在古诗中常用于描绘雨景,营造一种清幽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寿昌,清代诗人,诗风清新高远,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及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季节更替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踏莎行·苦雨》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阴雨天气中的感受与思考。开篇通过“云暗沈山,风寒搅树”引入情境,描绘出一幅阴沉、寒冷的山景,营造出一种忧郁的氛围。接着,诗人细腻地描写了竹林与烟雾的互动,仿佛在表达一种与自然的和谐共鸣。丙丁帖子画成空的意象,暗示了生活中的无奈和孤寂,而蕉窗外的连绵细雨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与无常。
在后半部分,诗人转向自我反思,提出“销暑何人,占晴无据”,表现出对天气变化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最后,诗人通过“江流常笑北来无”来传达一种豁达的心态,虽然环境阴沉,内心依然保持着一份乐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云暗沈山,风寒搅树”:描绘了阴云覆盖的山景以及寒风吹动树木的情景,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丛篁低戛和烟语”:竹林低低摇曳,与烟雾似乎在轻声交谈,增添了一丝灵动之感。
- “丙丁帖子画成空”:暗示生活中失落的交流与沟通。
- “蕉窗又听连宵雨”:蕉窗外的雨声,增添了孤独和忧愁的情绪。
- “销暑何人,占晴无据”:自问消暑之人,表达对晴天的渴望。
- “未秋已自含秋绪”:虽未入秋,心中已然感受到秋的气息,暗示思绪的变化。
- “江流常笑北来无”:江水流动,似在嘲笑北风无来,展现了一种乐观的态度。
- “分明屋似临江住”:最后一句通过形象的描绘,暗示与自然的亲近与融合。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流常笑”,将江水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整齐,形成对称的美感,增强了诗意。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变化的感悟,以及对生活中孤独与希望的思考,展现了深邃的情感与思维。
意象分析:
- 云:象征着忧郁、迷茫的心情。
- 竹:象征高洁与坚韧,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坚强。
- 雨:代表着思绪的纷乱与内心的孤寂。
- 江流: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无常,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豁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丙丁帖子”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信件
b) 一种水果
c) 一种乐器
d) 一种茶叶 -
诗中提到的“蕉窗”指的是? a) 用蕉叶做的窗户
b) 一种植物
c) 一种窗帘
d) 一种雨具 -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乐
b) 忧愁
c) 愤怒
d) 荒凉
答案:
- a) 一种信件
- a) 用蕉叶做的窗户
- b) 忧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周寿昌与李清照的作品都涉及到自然与情感的交融,但周的作品更为沉郁,李的则多一份细腻与柔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
- 《周寿昌诗集》